徐福一一铭记于心。
寺院之中还建有许多佛塔,那里供奉佛舍利,称为“浮屠”。
生死轮回,为自然间的根本法则,谈及此,惠坛的淡定从容,让徐福深深折服。
徐福不由想起,他早年在崂山,后来又在庄周岛的经历。
“佛与道,原来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啊!”
寺院的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
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
所蕴涵的空间意识模糊变幻,这与阴阳转化的宇宙观有深层联系。
空间与时间的无限,即为宇宙。
“宇”字本意为房檐,无限之宇,当然则以天地为庐。
这个宇宙观,把寺庙建筑与天地拉近了距离,体现出人与自然的融合相亲。
惠坛一路走着,口中念念有词,。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三人行至后山,眼前忽现一处飞瀑,惠坛转身说道:
“仙翁居处已到,贫僧告退!”
徐福目送惠坛仙子离开,他朝惠坛的背影深鞠一躬。
这位尊师虽与徐福仅仅一面之缘,但他一路谈吐不凡,将佛法的奥妙娓娓道来。
这给徐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徐福也由衷地钦佩着这位得道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