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朱可不知道,身为北明皇室公主的澹台明月,比她更清楚皇族的选择。明月没有跟任何人提及,但她心里却认定此次德隆登基的希望不大。不管德隆身体如何,最关键的是他此生很可能无后,这对皇族来说至关重要。否则下次夺嫡就不是皇子之争,而是整个皇族都要抢夺这个位置。这一点,反而正是皇族最不希望看到的。因为那样一来,原本安稳的众多皇族,必须要参与到这场残酷的夺嫡选择。
从个人的角度上,澹台明月更希望德章上位。因为只有德章上位,他们历都城才会被逼迫的选择自立。否则,明月知道段琅绝不会主动反叛德隆。不管三年五年,或许这一辈子,段琅只能安稳的帮着大夏镇守西疆。身为皇室公主的澹台明月,可不想让自己的夫君止步将军之位。虽然身为女身,但明月的志向非常远大。
澹台明月让周龙加快了速度,照目前的行进,应该只比段琅他们晚到一天。按照她的推断,这一天之内会发生很多重大的事情。不过澹台明月已经给身在京都的周广记做了安排,她必须要提前想好退路。
大夏京都,争夺皇位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次日早朝,京都文武百官聚集在朝殿门外。大理寺卿樊城奇怪的发现,不少臣工双目泛红,他可不知道这些大臣都是一宿未眠。为了今日早朝,于禁可是做足了准备。
殿门一开,于禁身为百官之首,率领文武百官走进了金銮殿。
太子德章,以摄政王的身份端坐在龙椅下端。这个位置,距离龙椅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之间,代表的权利却如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太子德章目光威严的看了众臣工一眼,高声说道,“诸位臣工,南部战区近日连连斩获佳绩,本太子心中甚慰。身为摄政王,当以天下为重,本太子也不敢长期在外。昨日回归京都,不知诸位臣工,可有要事上奏。”
吴光照四下看了看,今日早朝宏亲王依然抱病,但于禁的派系之中,吴光照却发现兵部侍郎朱文俊没有上朝。而且,执守太监也没有通报因何事没来。吴光照心中隐隐不安,朱文俊是于禁的兵马调度,这个敏感时刻他未出现,可不是个好苗头。
于禁等人很沉得住气,一些官吏上奏着一些不疼不痒的事情,大多是关于银两问题。太子德章不慌不忙的批奏着,他也在等待着时间。不大一会儿,太子德章看到殿门外的宫中值守护卫被换掉,眼神顿时一亮,对着于禁做了个暗示。
于禁看到德章发出了信号,重重的咳嗽了两声,上前一步回首看着众人。既然相国走出了班列,原本还有奏表的一些官吏,赶紧停了下来。
殿内渐渐安静,于禁这才转身对着太子德章微微躬身说道,“启禀摄政王殿下,近几个月来,我大夏两面作战,所花费的银两巨大。由于摄政王与玉玺分离执掌,导致很多政令无法及时下达。臣以为,这样下去我大夏朝政紊乱,政令难以实施。继续下去国库将空,粮草也无法筹集。近日文武百官一百三十二位大臣,联名上奏,陈请摄政王登基。面对列强入侵,我大夏必须要统一政令,才能凝聚天下人心。于禁不才,愿率领百官,肯定殿下登基。”
于禁说着,老迈的身躯跪倒在地。紧接着,褚宝雄等人纷纷下跪,肯请太子继位。
吴光照看着呼啦啦跪倒一片的臣工,目光与庞刚对视了一眼。没等吴光照开口,就看到一名翰林学士走出班列,愤怒的说道。
“相国大人,汝等这样做,还对得起昱宁帝的遗旨吗。太子殿下,登基乃举国大事,现在宏亲王不在,此事必须要商议之后才能定夺。”
褚宝雄怒道,“你算什么东西,摄政王登基乃普天同贺的大事,你敢不同意。”
“褚大人,先帝遗旨是让两位皇子品功论德,再由百官举荐。现在两处战区都未结束,你们这样做简直是叛逆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