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声而望,但见假山之上白亭之下,一架古琴旁端坐着一男一女两个少年。
抚琴的是一位年约十七八岁的白衣少年,但见漫漫的日光从树缝间斑斑点点的筛进来,给他俊逸的身姿蒙上了一层朦胧之光。他的面色非玉脂般的白,但却如一轮明月泛着胭脂般的润泽;微扬的剑眉下是一双烁烁生辉的星眸,并非咄咄逼人,但亮若星辰,于凛凛寒意中透着些许脉脉温情;黑发垂肩,更衬得那白衣似雪,柔软的衣衫微微打着褶,一波一波恰似微雨中的涟漪,泛了柔柔的波光,又一圈一圈晕了开来,有一种飘渺而不真实的感觉。这一切宛如他的名字“承曦”――秉承了清晨的朝露,温暖而雅致。
弹着弹着,只听“噌”地一声,琴声嘎然而止。
惊诧间,亦瑶看到那把古琴一根弦已然断了,触目惊心的伤断处露出如白骨一般的凄凉无奈。
再看承曦,一向处乱不惊的脸已经微微泛白,嘴里喃喃道:“为何要这样?承曦受到的惩罚难道还不够吗?”
亦瑶正要安慰承曦,无意中一抬头,却发现不远处的树荫下站着一个人,顿时浑身一震,悄悄扯了一下承曦衣袖。
树荫下那人不是旁人,正是皇后兰若璃。
“母后……”承曦见到兰若璃,浑身一震,手中正捏着的一张纸如一枚秋叶般飘零在了地上,他鞠身正要捡起,面前悄无声息伸过来一只手。
“给我。”兰若璃声音不大,却有一种不可抗拒之力。
“母后……”承曦坚持着:“这是儿臣私事,请母后不要插手!”
“给我。”兰若璃面上含着一贯高贵娴雅的微笑,语气却一声比一声严厉,不由分说劈手夺下那张纸。
低眉看来,那张纸上写着几行字: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