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郎中,我兄弟伤势如何,可还有救。”宋杰急切问道。
“伤口腐肉在下已经剜除,服以止血药物已经止住流血。至于能否保住性命,便要看这位汤兄弟能否挺过明后两日。挺得过逢凶化吉,挺不过,在下也爱莫能助。”
听到这里宋杰等人松了口气,躬身行了一礼:
“多谢魏郎中救命之恩,我宋某没齿难忘。”
“诶……”百里燕摆摆手道:“医者父母心,岂能言谢。”
打心底而言,汤钊的伤很严重,即便是近现代,败血症一旦扩散,血液污染后是不可逆的过程,人的免疫系统无法免疫自身坏死细胞产生毒素的破坏。汤钊能否活下来,取决于病情恶化的速度和后期药物的作用。
荒村备药尚可,咸国又是多数抗败血草药的主要出产国,抢救及时,也许还能逃过一劫。
宋杰等人进屋探望张钊之际,百里燕收拾了医疗污染物,扔进了刘家父子的窑炉里,烧的干干净净。
“魏先生,还没睡呢。”刘灶说道。
“嗯,这两天瓷器烧的如何了?”
“您看吧。”
刘灶喜上眉梢,取来一只雪白瓷碗递给百里燕。
瓷碗直径一掌,胎壁厚度超过两毫米,比想象中的厚了不少,托在手中用灯一打,黄色的灯光晶莹透亮,用筷子轻轻一敲,叮的一声脆响悠远清长深彻肺腑。
“好啊,终于烧成了。”百里燕大喜。
“先生见多识广,此等白瓷世间无人能及。”
“是啊,但是这胎壁未免太厚了,声音虽然清脆,但却浑了些。刘伯,能否做的再薄一些,最好只要一半。”
“不瞒先生,本打算先将此种规格多尝试几番,定了型,再做的精细薄一些。一味求快,可能适得其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