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文章写多少字,那就绝不能多写一个字。而且文章没有一句是废话。
秦至庸把儒家八股文的“气”和“理”发挥到了极致。
毛笔在秦至庸的手中,好像有了灵性,笔尖在试卷上滑动,写出正楷小字。
科举的时间非常充裕。
秦至庸书写得很慢,那一个个正楷小字,就像是从笔尖自然而然流出来的一样,不但端正,还充满了灵动。
秦至庸的字,和他的拳术一样,不是“死”的,而是充满了“灵性”,好似带着浩然之气,活过来了一样。
秦至庸的文章,没有剑走偏锋,更没有标新立异。他追求的是稳中求胜。
文章根基不稳,就很危险。
剑走偏锋,会带有赌博成分,若是合了考官的胃口,那么就一举夺冠,但若是考官不喜欢此类文章,就会被打入凡尘。
当考试时间结束的那一刻,秦至庸写完了最后一个字。秦至庸做事,追求的是准时完成。提前或者延迟,都不行,不是严谨的做法。
秦至庸的文章,无论是格式布局,还是字体内容,都堪称完美。要是八股文要找个标准,找个模范样板,那么他这篇文章,就是标准的范文。
交了试卷,走出考场。
秦至庸一眼就见到了穿着常服的王正元。
王正元问道:“考得怎么样?”
秦至庸笑着说道:“下官觉得还行。”
王正元说道:“谦虚了不是。你说还行,那肯定就是考得不错了。走,回去之后,为你庆功。你可是我们福州镇抚司衙门的第一个秀才。到时候,要让知府大人他们见识一下,咱们锦衣卫中,同样有读书人,同样有秀才。”
秦至庸说道:“百户大人,还是等放榜了再说吧。现在庆功,太张扬,太嚣张。若是没有考中,那咱们锦衣卫就要成为笑柄了。”
王正元点头道:“那倒也是。就依你放榜之后,再摆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