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第三十八章 给庄稼人看的农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八章 给庄稼人看的农书(2 / 5)

回到办公室,徐齐霖喝了杯茶,觉得头脑清醒,又拿起纸笔,开始写农书。

农业是中华古文明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历朝历代,上至官府,下至平民,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很多种类的农业书籍,流传后世的便有三百多种。

在这三百多种农书中,尤以《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和《授时通考》内容最丰,影响最大,称为“五大农书”。

按照正常的思维,越是年代在后的书,收集的知识越多,技术也更先进。

但徐齐霖在后世好歹从事过农业,知道一些对农书的评价,也了解现在的人们的知识水平,认为编一部厚厚的农民,只是在理论界能扬名,却根本不实用。

而历史上对于农书评价极高的,却是元朝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

别看是在蒙古人统治的元朝,对农业不重视,鲁明善还是少数民族,但就是这么令人称奇。他编写的这本只有一万多字的农书,却成了明朝初建时的救命稻草。

据说,朱元璋为了改变王朝初建、农业凋零的局面,特意官刻印刷《农桑衣食撮要》,并发给州、县官员人手一本,以其作为指导性文件,恢复振兴农业。

为什么《农桑衣食撮要》这么厉害,历史上评价那么高呢?

关键便在于它的字数少,不深奥,通俗易懂。号称是识字的就能看懂,不识字的听别人讲也能学会。

通俗地讲,《农桑衣食撮要》就是适合老百姓的农业百科全书。尽管其中很多内容引自《齐民要术》等古代农书,但也有新增内容,而且实用性最强。

而此书另一个优点便是按照月令体裁写成,十二个月该干的农事都列出并讲解做法。啥时候该干啥,照着这本书便全明白了。

你别看书的字数少,可内容却丰富。如气象物候、农田水利、作物、蔬菜、瓜果、竹木、桑蚕、家畜家禽、养蜂采蜜、粮食和种子保管、副食品加工、衣物保管等等,农林牧副渔可谓应有尽有。

庄稼人嘛,就需要这样的书。就算不识字,不还有地方官员嘛,拿着这本小百科全书指导就是了。

当然,徐齐霖也没全部照搬照抄,他还加入了一些先进的理论。比如如何制造土化肥,如何施用,如何精耕细作,算是为大唐农业的增产增收又作了贡献。

而精耕细作在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才是扩展期,明清则是深入发展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