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早就没了当初的惊讶,毕竟做过基因改造手术的人,说不定脑子装了个超级芯片,里头存储了全人类的文化。
“这是我们初级键盘侠的考试题目,你有印象吗?”
“是吗?我怎么不记得,应该是没做到吧。”陈博敷衍道。
老师有条不紊地从互联网历史说起,2013年是app应用的井喷年,在这一年里,为了适应移动智能端的发展浪潮,不少服务型企业都计划推广自家app,市场百花齐放,与传统的pc呈现出攻守易势之态。
零几年人们买火车票,大多需要到站点现场排队等候,倘若赶上春运这种客流量高峰期,经常是好不容易挤进去却被告知无票可买。
pc端网上购票渠道也因为界面设计感人且操作繁琐而无人问津,底层百姓相对还是更青睐于线下购票,直到app的出现才打破这一困境。
不过这并不能改变春运一票难求的情况,本质上这是个间歇性供需失衡的矛盾,半个月时间把几亿人从一边搬到另一边,过完年又反向运回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的人会说,增设多几条线路不就可以了,问题在于春运期间铁路本身的承载力已经达到了上限值,兴建更多铁路得不偿失,因为平时的客运需求远远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
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商机,打着“人人可以回家”旗号的抢票软件孕育而生,依靠免费便捷的优点,成功吸纳了一大批忠实拥趸。
和传统的先大量囤票再加价倒斗赚差的黄牛相比,这撮互联网黄牛掌握了更高水平的科技。
购票业务的核心聚焦在两处,一是放票秒点,在这点上人是斗不过机器的,纵使二十年麒麟臂,也抵不过毫秒级微操。
当正常用户还在验证码处找你妹、连连看的时候,抢票软件已经完成了一条龙服务。
二是监控余票,由于12306app没有定时刷新功能,当你想捡漏的时候,只能不断下滑松手,心里祈祷着有奇迹发生,但软件完全可以自动操作,一键添加。
这种技术黄牛还有一个特点,背靠大树难倒台,那些在火车站门口拿着一摞票四处晃悠问话的黄牛,可能几个穿制服的就能扭送走。
而技术黄牛运作的公司有资本大鳄撑腰,顶多被友好约谈,提醒几句,最坏的结局也就是披上合法的外衣,竖起官家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