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天的新闻各大报纸上,也出现了关于曙光科技将重组并成立曙光集团的报道,这一消息无论是都是早报还是什么其他的报纸,都经过了至少五轮的连番报道,中州曙光集团这个名字,可以说在国内已经不亚于世界名企了!
就在外界传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林天在呆在了家里,思索着一些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动作!
曙光集团目前是成立了,但实际上集团现在全部的管理阶层都是从原来的公司里面抽调上来的,而且暂时让他们去负责一个集团的运作可能还是有些生涩,毕竟从一个小公司进阶到了一个大集团,适应也是需要时间的!
随着集团的日益发展,集团内现有人才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外面招聘进来,但以现在的曙光集团来说,人才自然是不用发愁,光是一个名头就能吸引许多的应聘者了,不过人才可以掌握,但人心却不能!
林天躺在客厅的沙发上,揉着眉头,仔细的思考着。
在他旁边放着基本关于工业基础以其制造方面的书,这两本书是他特意在图书馆中借回来的,为了就是更好了了解现有的工业水平!
之前,在林天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在网络上有一种说法是“华夏的工业水平落后D国100年、比R本落后60年”,一时间在网上引起了争议。
这一说法好像是中科院推算出来的,不过并没有直观的数据来描述差距主要在哪里?
不过根据林天查到的资料来看,我国目前在工业规模、产业完整性、综合配套上早超过其他工业大国了,但在基础工艺、理论科技、核心技术上还有数十年以上的差距,甚至会更多......例如航空航天,尖端科学,精密技术,甚至普通发动机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少差距!
尖端科技代表的空间技术,基于起始基础不同,嫦娥飞天,粗略上看落后老美至少20-40年。
基础工业技术的代表发动机技术,军用比俄落后至少十年,比老美落后至少十五年。民用的话,应该是20年。毕竟军方的制造技术要更好一些,可以缩短其中的一些差距,但民用就不同了,由于是推向市场的,所以在制造设备方面本身就存在不足。
细看,国产数控机床水平,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引进D国标准技术和设备,进二十年的发展,差距也是十年。
如果说,华夏模式的发展速度,非常规可言,但是华夏模式的漏洞也是非常明显的。要看清,我国工业水平其实很难,重工/轻工均存在不同和不等的差异,普遍观点为基础薄弱,发展速度过快,技术标准参差不齐,行业技术人才短缺等等的问题。
这些至少都是30年以上才能弥补的,与此同时人家也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