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齐人一个月除了能得到十余枚铜钱之外,每天还能免费吃一顿饱饭,而那些被强迫干活的新人就不同了,住在城外简易的窝棚里,唯一取暖的办法就是一群人挤在火堆前,靠着火焰和同伴的体温对抗这冬日的严寒。
杨浩也想做一回好人,但是齐国的实力根本做不到安置如此多的人口,他能为这些人每天提供一顿饱饭,一顿稀饭已经是他所能做的极限了。
为了稳定这些凄惨的劳工,杨浩为他们画出了大饼,许下了种种好处,加上干活的人当中还有无处不在的老齐人作为样板。
劳工们的情绪暂时还是稳定的,至少没有暴乱发生的苗头。
一个人如果有了希望,就会为自己减少很多麻烦,最可怕的是将人的希望全部扼杀,那样做最后死的只会是自己。
杨浩对自己总结出来的人生哲理很是认同,在他眼中那些奴隶主就是那种服用慢性毒药之人,在这个时代奴隶的数量要远远的超过了那些作为统治者的奴隶主,在这种高压的政策下,有时候只需要一格小火星,便可能点燃奴隶们愤怒的情绪。
只要这种愤怒在全部奴隶中蔓延开来,奴隶主的末日也就到了,只不过这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实在太低。
不过略知历史走向的杨浩,知道人类社会制度的变革,有时候并不是一个阶层推翻了另一个阶层,至少他没有听说过古今中外有哪一个文明是奴隶造反成功的。
大多都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慢慢的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
齐国如果能成功的笑到最后,也许他为这个时空的历史走向开了一个先河,一个从奴隶到帝王的奇迹。
冬日的齐国,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甚至作为最高领袖的杨浩,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自己的生活,国家的发展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到了杨浩如今的地位,那些体力活自然是不用他亲力亲为了。
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处理一下官员汇报上来的工作,建立了略微完善的文官制度后,杨浩现在可谓是轻松了不少。
基层官员的事情并不需要汇报到他这里来,他只需要负责处理那些大臣的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