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子弹箱,里面两个镀锌铁密封箱,一箱720枚,一木箱两盒,1440枚,子弹一百箱,总数14万4千……”汪贵林亲自搬了一个箱子放到谢凯面前,然后用一根撬棍把木箱的盖子打开。
谢凯以为打开就是黄澄澄的子弹,却没想到,里面是两个银灰色的铁皮箱子。
“也不嫌费事儿。浪费成本啊!”谢凯无语了。
就这些木头箱子,都得占据多少的空间?
海运没有问题,空运哪里能行。
需要的空间太大,哪怕伊尔-76机舱内的载重够,空间也不够啊。
子弹需要的面积空间没有枪支大。
汪贵林把里面密封的铁皮箱拉开,最上面就铺着一张同样牛皮纸制成的包装标签,上面清楚地写着1965年1月,还有检验等的名字盖章。
标签上清楚地印刷着刚制,而且还是繁体。
下面则是一盒盒牛皮纸包裹,整齐排列的子弹。
“这些子弹,一直处于密封状态,保存的非常好。所以你不用担心质量问题。”老头子撕开了一盒子弹的牛皮纸,露出里面黄澄澄的子弹给谢凯看。
谢凯用两根指头捻起一枚子弹,子弹在站台灯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再打开一个长条形的箱子,里面的枪涂满了油,也不知道是什么油。上面金属部件上,也没有看到任何地方有锈蚀的痕迹。
“枪是啥时候生产的?”谢凯问道。
“66年,箱子上的生产批号不是有么,中间那个就是生产年限。”
“66年?”谢凯有些担心,66年开始搞运动,生产质量就不一定可靠,63式装备部队没有多久就又换回56式,就是这样的原因。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