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头的圆度以及表面光洁度,都会对弹头的弹道造成影响。同样的一把枪,同样一名狙击手,都无法保证在同样的距离击中同一个位置。”杨斌也做出解释。
狙击手在一整箱上万发的子弹里面挑选,最终只选出了一百多发对于他来说可用的。
肉眼根本很难看出这些子弹的差异。
至少谢凯等人就做不到。
“专用弹准备了多少?”何超问道。
“三百发,一共三批,每一批的装药量都是不同,弹头略微有差别。不过每一批次的弹头圆度跟公差都是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每一枚弹头的重量,差异也只有0.1克以内。根据我们的理论分析,400米范围内,狙击手经验丰富,可以做到指哪儿打哪儿。误差不会超过两公分。”韩卫东平静地说道,“当然,得是对自己使用的枪有足够了解的狙击手。”
韩卫东的话的意思让谢凯都觉得诧异。
六百米距离,弹道散布只有两公分?
这是不是太吹牛了一些?
就连国际一流枪械,弹道散布范围在100码,也就是91米左右的距离才在3公分之内。
“四百米?这个距离是不是太近了一些?”汪贵林看着韩卫东。
韩卫东没理他。
谢凯则是苦笑,汪贵林根本就不知道这对加工精度意味着什么。
“可以开始了。”狙击手准备完成后,何超提醒汪贵林。
枪械研究所动态测试试验室就在地下部分。
谢凯在枪械所的车间呆了这么多天,一直都没去过。
当他跟着一行人下来之后,才发现,这跟自己曾经在电视里面看到的那些室内射击场的环境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