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完之后直接交给了高俊,高俊审阅之后转交给报社,并要求原文发表。
文章的题目叫《四规》,算是郑迎对这段时间自己工作的一种感悟。
首先,郑迎阐述了商人们好利是一种本能,不好利的商人将会在竞争中被压垮。但正应同时又为商人们辩护,说明商业对于根据地还是有些好处的,不能把商人都是做事奸猾之徒。
随后,郑迎用长篇大论叙述了目前的官营作坊在根据地中的定位:第四股力量。
目前根据地已经有了三种官员:文官、武官和法官,文官们约束社会,武官们保卫秩序,法官们扞卫底线,在此之外,根据地的官营作坊们则作为第四种力量存在,引导整个社会在经济上的进步。
在书手的润色中,取了唐人的种树郭橐驼传为例,官府粗暴的直接干预可能会适得其反,必须要有一种更加柔性的力量,春风化雨般的改变社会,而郑迎就将这些官营工场们定义为这股力量。
文章发表之后,立刻就在根据地内外引起了广泛反响,这年头商人们想要行商,就得首先跟官员们打好关系。当年的殷家深通此道,根据地的商人们也对此心知肚明,因而他们对高俊的邸报十分关注,每天都按时收看。
这篇文章肯定了商业在社会中的作用,确实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让商人们摩拳擦掌起来,与此同时,官营作坊的自我定位也说明了,官营作坊的动向代表了高俊对商业界的意向,这也让商人们第一次了解到了一个可靠的风向标。
高俊随即也在邸报上发出训示,指出官营工场有三大目标,首先在于积累技术力量,提高技术水平,第二在于提供稳定作用,防止市场动荡,第三则是联络各类商人,共同开发市场。
这样一来,高俊就在根据地的工商业人士当中搭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以郑迎等人为首的官营工场是核心层,而与这些工场贸易密切,与高俊关系融洽的商人为第二层,与高俊关系正常的商人,根据地的小商人为第三层。高俊只要牵动核心层走,第二层和第三层就会随之跟上。
至于和高俊关系不佳,或者是在根据地内违法犯罪的商人,则被永远的踢出这个体系。
也就是几天之后,有高何主导,建立了后勤统筹委员会,这也是根据地第一个跨界委员会,高俊亲自领衔,包括高何以及根据地工商业界的大批人士都在这个委员会当中。该委员会在行政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之下,主要对军事委员会负责。
尽管谢家和殷家都没有来人,但是高俊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职位,他们算是第二层里的核心人物——如果这些人愿意的话,未来某一天,也可以交出家产,与高俊完全紧密结合到第一层里面去,从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