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什么队形?有点像梳子。”蒲察勇忍不住笑出声,现如今他也是军使了。
倒是僧虔、李铭、郭延嗣几个人久经沙场,比其他人更敏感,他们凝神观察了一会儿,僧虔忍不住一拍巴掌:“妙啊!”
“前排横队则可以压上更多军兵,攻击强大勇猛,后队纵列可以增强持续的突击,敌军松动之后能够一鼓作气破阵,好队形!”几个人迅速明白了。
队形虽然好,但是排列却很费功夫,普通军兵很难理解这种东西。很多军兵才刚刚分清左和右,尚且不能理解队形的意义。听着鼓点,看着旗帜走,这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高俊希望能够有更有文化的军兵加入,但是在自己控制的四县怕是没有了。新的兵源要等到控制东平府那里。
一切将在东平府实现。
三月十二日,植树,敏丫头指着茂密的树林问高俊、何志也:“你们还记得我种的李树在哪吗?”
“这……”两个人一下子傻眼了,敏丫头说过,但是两个人左耳朵听,右耳朵出了。
“就在军营出门左面第三棵!”
“嗯,一定记住。”
几天后,高俊动身前往东平府,拜会乌林答与等人。
作为开了天眼的穿越者,高俊深知,乌林答与和耿端义日后都大有可为,一个官至兵部尚书,另一个则是宣宗朝的参知政事。因而还是尽可能的留个好印象,三个人公服参对,倒是让高俊免去了跪拜的尴尬。
高俊不知道,自己松了一口气的时候,那两位也放下了心,原本以为这个高俊不只是怎样的狂人,看来还是挺恭敬的。
“高百户年轻有为,国之干庭啊。”上来,耿端义就戴了顶高帽子。
高俊对这些官样文章没什么耐心,只是搪塞一句:“下官不敢。”随即就切入主题:“此次红袄贼数路来犯,兵力众多,东平府守御,下官倒想略微尽心。”
乌林答与和耿端义对视了一眼,耿端义清清嗓子:“高百户送来的信,府君已经看过了,兹事体大,此中仍需再议。反倒是城外之贼,高百户可有计较?”
“城外之贼,下官自有对策,自前年军兴以来,下官在山东几度与红袄贼交手,深知其虚实如何,此番纵然三五万来攻,下官也能应付的了,只是粮草器械。”
乌林答与听到这里方才面容舒展:“高郎君直人快语,甚合老夫心意,郎君莫忧,粮草器械,老夫与耿同知在此,你还有什可担心的。”
这番话很亲密,高俊都有些受不住了,但是定定神,高俊还是讲出了关键的话:“城外之贼好破,城内之贼难破,下官请先破城内之贼。”
“这……”乌林答与犯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