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笑了笑,便跟着赵风走了。
赵风敲开了刘禅的书房的门,于禁就快步走了进去。他见到里面只有世子单独一人在,就向刘禅施礼道:“末将见过世子。不知世子现在找末将何事呢?”
刘禅见到于禁怎么快就来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请于禁入座之后,方才问道:“于将军,我刚才在城门处询问潘治中的情况的时候,你却是欲言又止,他的情况现在究竟如何了?”
于禁尴尬地笑了笑,最终还是将实情告诉了刘禅。
原来,潘濬一直对关兴开堤放水之举,造成南郡军民的极大损失非常不满。但是奇怪的是,他每次想要向成都上书弹劾关兴的时候,于禁总是要出来劝说。
潘濬当然感觉很奇怪,于禁与关羽是有私交没错,但是还不至于深厚到要这样力保关兴的。
在潘濬的多次追问之下,于禁只好把关兴的计策乃是经过世子同意的事情说了。潘濬当即大怒道:“世子怎么可以这样做,这完全是视我荆州军民的生死于不顾啊!”
其实,当时刘禅因为缺少历练,哪里知道使用水淹之计的后果,潘濬显然是误会了刘禅。但是,潘濬与刘禅之间的误会,却是就此种下了。
因此,潘濬在得知了世子到达江陵城的确切日期后,干脆躲在府衙之内,以自己公务繁忙为由,并不到城门口迎接世子。可见,他对世子确实是很懊恼的了。
刘禅听完于禁所说,忍不住叹了口气道:“是啊,我当时确实是太过急功近利了,根本就没有仔细去考虑洪水过后的后果,就立刻同意了关兴的计策。潘治中心系黎民百姓,心里生我的气也是可以理解的。”
于禁见世子言谈之中,颇有自责之意,连忙说道:“世子当时那样做,也是为了荆州着想,想要早点结束这场战争。其实,若不是那洪水过来,只怕江陵城现在还在江东军的包围之下,还不知道要再造成多少军民的伤亡的!世子的苦心,相信潘治中将来一定会理解的。”
刘禅点点头,交代道:“你回去之后告知府衙的人,此事就此过去,就不要过多议论了。”
于禁点点头,知道世子这是在保护潘濬免受流言蜚语的危害。这个世子虽然年幼,但是却能够处处为下属设想,将来必定能够成为一代明君吧。
于禁心里感动之余,立刻说道:“末将遵命。末将回去之后,一定通知府衙内的所有人等。”
刘禅在送走了于禁之后,便回到自己的房间里面换上了一身便服。他又叫来了赵风,吩咐他也换上便装然后跟自己出去。
赵风奇道:“世子刚刚回到江陵城,为何要现在就出去呢?而且还要身着便装?要不要末将去通知诸葛公子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