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骞的思维模式又犯错了,是不是?
道家是讲究一个人活着,自己的内容。一个人死了,一切都没有了。一个人死了是一切都没有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道家并没有说,活着的时候留下来的东东就没有用了啊?是不是?
活着的时候留下的财产和遗物,对于死人是没有用了,但对于活人,一样有用。
所以!刚才孔子的感叹,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认为自己死了,还要这些书有什么用处呢?而闵子骞的思维就出现错误了:他认为孔子被掌柜、被道家洗脑了。他认为财产、遗物留下来是有用的,可以给后人,而不是没有用。
子路把包袱扔到车厢里,看了孔子一眼,说道:“我真想一把火把这家客栈给烧了!”
“仲由!”孔子一听,急忙抬起头。见子路也就说说狠话而已,才放心。然后!对闵子骞说道:“走!”
一切都收拾停当,子路也坐到车厢里,闵子骞驾着马车,缓缓地离开客栈。
后院马棚内的小伙计,一直跟监视小偷一样站在一边监视着,直到闵子骞驾着马车离开为止。客栈内的其他小伙计,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各自干着手边的活。孔子的马车走的时候,根本没有人过来探头看。
掌柜站在二楼的某个房间窗户下,朝着渐渐远去的马车看着,不时地摇着头,感叹着。
他有些想不通:以孔子的智商,是完全可以领悟老子的道家学说的,完全可以过自己幸福地生活、人生。你说他在折腾什么呢?好好地教书先生他不当,他要从政,他要推广他的学说思想。结果差点把自己的小命都推广丢了,落得如今的下场,颠沛流离,你这不是活该?
他在鲁国折腾出来的大动静——堕三都,恐怕他孔丘这辈子都很难回到鲁国了,是要客死他乡了。季桓子不死,孔丘是回不去鲁国的。
以道家的思想来讲,他们要是孔子,他们会安心本分地教书,当一个全职教书先生,中隐隐于市。以教书为职业,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不仅可以自己很好地活下去,还能顾及子孙后代。
教书是一份很高尚、令人尊敬的职业,已经很不错了。有好多道家,只是明白了人生,可他们并没有稳定的工作和职业,没有稳定地收入来源。再则!就算有某个职业,可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被人拉去服兵役。
服兵役的后果,就是死!
服上战场的兵役,随时都有死的可能。只有少数职业,比如教书、冶炼、特殊技艺的人,才不需要服兵役或者是不需要服上战场的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