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让人眼珠子掉一地,所有一万六千人,百米胸靶的成绩全部都是六十环以上,八十环的超过一半,达到精确射手标准,即机瞄成绩90环以上的直接破千。
于是进入备选名单的标准马上就提高到优秀,就这还有超过八千人入选。
八千人肯定是用不完的,又不是灭国之战,得先看看效果,然后决定下一步怎么做,于是条件就越来越苛刻。
小亚细亚半岛人口复杂,语言也很重要,会奥斯曼语还不够,得还会斯拉夫语才行,最好还要会英语、法语,会不会汉语无所谓,反正小亚细亚半岛也没华人。
不过保护伞公司会汉语的雇佣兵真不少,毕竟不会汉语工作会受到极大限制,这一项现在不是加分。
除了语言之外,雇佣兵进入小亚细亚半岛肯定缺医少药,所以基础的野外救护能力绝对是加分项。
雇佣兵擅长以少胜多,爆破方面的技术也必不可少。
进入小亚细亚半岛之后,那种需要汽车拖拽的大口径火炮是别想了,不过迫击炮是游击战的利器,所以会使用迫击炮也是加分项。
要说保护伞公司也真是人才济济,这么多条件综合起来,最终入选的雇佣兵还有1200人。
那就继续筛选,年龄太大的不要,年龄太小的也不要,就要25岁到35岁之间的,还必须得身体健康,因为雇佣兵们长期作战,所以身体有隐患,或者是肢体残疾,但是不影响作战的雇佣兵真不少。
经过重重筛选,最终入选的名单一共是八百人,差不多一个加强营。
费用当然也不低,雇佣这八百人,每个月就需要八万兰特,平均每人每年1200兰特,南部非洲司长才能挣这么多。
这些钱当然不全是给雇佣兵的,保护伞公司还要抽水呢,平均大约四六开,保护伞公司是四。
即便这样雇佣兵们挣得也不少,要不然生意这么火爆呢。
两个法国人不以为意,他们直接支付了一年的薪水,负责接待的业务经理笑开花,这样的单子提成也不少。
让雇佣兵们不解的是,他们拿到钱之后就被统一送到马尔巴罗,然后分批乘坐渡轮前往小亚细亚半岛,到这时候他们连雇主是谁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的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小亚细亚半岛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