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长安以大一开学为期, 跟龙图约好,会在这段时间内开新书。至于新书的内容, 则由他自己定。
为了给他准备请人拍的电影埋下伏笔,除了推理游戏之外, 莫长安还抽时间在微博上写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短篇故事。
不仅是中文,他还让他公司里的编辑把故事翻译成英文,放在了中文下面。这样的话, 华国人能看, 外国人也能看。
古往今来, 与刺绣有关的多是悲剧结尾的故事,而刺绣作为华国标志物之一,受到许多外国人的关注, 莫长安自然不会放过。
新的短篇小说《绣娘》被他放在了微博上,伴随着主人公的经历,讲述了一个刺绣逐渐走上衰落的故事。
“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但随着各种仪器的发明, 机器做的刺绣比刚学习刺绣的人要精美得多。而那些老绣娘的作品价格贵, 却并不比机器做的好多少,被时代淘汰是必然的结局。”
“相比一个绣娘要连续十天半个月才能完成的作品,机器不到一天就能做完了,而且还能批量生产, 从人工成本来看, 机器无疑节约了许多。”
“就是有很多你们这样想法的人, 所以传统刺绣才没落了。”
“看到绣娘每天晚上点着煤油灯, 眼睛都快瞎了绣出来的作品,却卖得还没机器做出来的工艺品价格高,眼泪都快出来了。”
“十年苦磨的技艺,却还不如机器绣的东西价格高,那这么多年的辛苦是为了什么?”
“上帝,我之前才去华国旅游一趟,买了个刺绣,也是机器做出来的吗?”
莫长安顺便给外国友人推荐了一些华国的传统文化特色小镇,这些都是他跟大山打听到的,小镇里都是有着传承的手艺人。有些小镇的名声已经打出去了,有些小镇却还没外显。
有了莫长安的回复,还有些来自哪些小镇附近的网友们蹩脚的英语,倒是引起了一部分外国友人的注意。
有些人看到商机就想往里钻,就莫长安推荐放出去这一会儿,联系他的人就多了。
那些带价来,希望莫长安在微博上给他们推荐的有不少,还有好些心中没点数的,趾高气扬地让莫长安帮忙宣传他们的景点,却连报酬都未提及的。
莫长安推广各地的特色小镇,虽然是为了弘扬华国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输出,但他主动说不收钱和对方直接说不给钱是两码事。
就像你室友找你带饭,你主动说钱不多请他吃,和他饭还没到手,就跟你说,钱不多,我就不给钱了,这种感觉。
而且联系他的绝大多数的地方,都是商业化旅游景点,不符合莫长安的推荐选择。随手查一下这些景点的评价,很多坑骗外地游客的,大部分都是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