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郭掌柜所料,附近州府的粮价纷纷上涨,甚至还限量了,就想着趁机发财,沈清菀的小本本上给这些粮商狠狠记了一笔,将来一起算总账。
几个州府怨声载道,朝廷那些官儿不想着安抚百姓,平抑粮价,反而纷纷责怪沈清菀,认为是她惹得事儿,才闹成现在这个局面。
甚至永昌帝那边都发来密旨,让她安分守己,不属于自己的差事儿不要插手,言辞间颇有责备和不耐烦。
父亲礼部尚书也写了信,叮嘱她小心行事儿,枪打出头鸟,关系到太多人的利益和两国邦交,她不适宜掺和进来。
沈清菀给气的够呛,瞧这意思,三州之地的百姓就这么被放弃了,朝廷这边觉得他们已经是大宛的百姓,不负责救助。
而大宛人那边觉得他们是大夏人,非我族人其心必异,自然不会同等对待,要不是指望他们种地交粮食,都要直接变成奴隶,成为各族的私有财产了。
而三州之地的百姓何其无辜,要经受这么多的磨难?
沈清菀夜不能寐,思考现在的局面,继续帮助那些难民,势必要和朝廷无数官员作对,甚至会牵连到王府,好容易得来的局面,万一毁于一旦,也是她难以接受的。
幸好元靖羽的信再次送来,他知道妻子的为难,信里写道:“三州百姓是本王的责任,王府有义务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想做什么尽管去做,朝廷这边有本王顶着,谁有意见让他来找本王。
至于两国交战,迟早要打一场,趁着割地的时间还短,三州之地的民心还能挽回,也好让百姓们知道,本王一直记着他们,他们没有被放弃。
清菀不是说过,咱们若是在大夏待不下去,可以打下大宛的王庭,省的和皇兄他们撕扯的脸上无光,为夫也好让清菀尝尝做王后的滋味,三州之地就算是咱们夫妻的大本营,惹恼了咱们,直接造反,拿下三州,凭此可以和两国一争高下,未尝不是一条好的出路!
为夫永远是清菀的后盾,有这样爱民如子的妻子,是为夫的荣幸!”
这是沈清菀收到的最好的消息,元靖羽的支持让她有了十足的信心,哪怕和所有人为敌,只要有夫君的支持,她就没有任何好惧怕的。
拿定主意,沈清菀发布了一连串的命令,裁撤的将士衣不卸甲,直接开往黑鸭江,捞鱼去了。
幸好此时的天气还不是很热,鱼放上几天也不至于坏掉。
至于汀江河那边,马上造船也来不及了,沈清菀无数次研究地图,觉得可以效仿上次逃难之时的做法,来个铁锁长江,这样船只就能固定,多少鱼都能捞来。
思路有了,具体实施还需要合适的人选,沈清菀想了想,决定派袁罡去坐镇,具体事务有林万荣去做,他对这一片很熟,脑子也转的快,最合适不过。
至于他会不会听从自己的吩咐,沈清菀脑子只转了一下,很快就放心了,四海商盟现在跟自己家似的,听话的不得了,也不知道这个东家是不是有意让自己接手,这甩手掌柜当得真是太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