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事都是有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儿引起的,永昌帝看着一桌子的弹劾五城兵马司和京兆府的奏章有些头疼。
这两个部门的领导也知道他们得罪了不少的人,但是镇国王那边更不敢惹,只能先下手为强,抓进来的人都证据确凿,罪有应得,话里的意思是自己尽职尽责,皇上应该奖励才对。
自古以来,当官的都是特权阶层,律法针对的不过是普通百姓,到了他们这样的地位,哪儿能真正执行下去?
要不怎么会有法理不外乎人情的说法,甚至朝廷都有用银子来赎罪的规定,他们之所以弹劾两个部门,只是觉得被抹了面子,平时收了别人的孝敬,现在出事儿了,不是打他们的脸吗?
如果不找回这个场子,那些依附他们的商人就会重新找靠山,拿什么来维持锦衣玉食的生活?
两边人开始打擂台,永昌帝一时间也没好的法子,无缘无故放人,朝廷的律法就成了摆设,不放人的话,朝臣们唧唧歪歪,正事儿不做,专门找两个衙门的出错,衙役们欺压百姓,勒索恐吓,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扯了一地。
朝臣们才不会明目张胆的帮商人们求情,自有法子从别的地方做文章,永昌帝也挑不出他们的错处来。
朝堂上勾心斗角的事儿沈清菀不管,她只关心孩子的安危,从未感觉如此愤怒过,让她逮着幕后的主事人,非诛他九族不可,大人的恩怨牵扯到孩子身上,还有一点儿良心没有了?
蔡公公看她心神不定,就说起京都里的动静好分散她的注意力,朝堂上的扯皮也当做新鲜事儿和她讲了讲。
沈清菀心中一动,道:“这倒是个机会,商人趋利避害是本能,不可能绑架孩子的,他们也没那胆子惹王府。
这样好了,你让郭掌柜的去衙门里把人给捞出来,只要是商人,就保出来,货物也原封不动还给人家,只是和他们讲清楚,只要是汇通天下的客户,就是王府的朋友,能帮的王府都会帮,这次就当是结个善缘了!”
蔡公公不得不佩服沈清菀这脑子转的快,现在谁都不合适去捞人,只有王府出面最合适,本就是他们惹出来的事儿,这样一来为钱庄拉拢了大批的客户,也打出了钱庄的名气。
沈清菀最明白无商不富的道理,这一个阶层的人才是朝廷最富有的人,加上封建社会,商人的地位底下,仅仅比赘婿罪囚好一些,每年挣的银子大部分用来打点关系,能和王府搭上线,对他们来讲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儿。
蔡公公敬佩地冲她伸出大拇指,沈清菀没好气道:“甭瞎拍马匹了,一拍脑门子就能想到的事儿,这都值得夸奖,会让我怀疑自己的智商,赶紧去吧,速度点儿,等朝廷争出结果来,咱们只能干瞪眼了!
还有,阎王好见小鬼难搪,多给那些衙役一些好处,别舍不得银子,不能让人家白忙活,去吧!”
蔡公公麻溜地去找郭掌柜,他亲自陪着,王府大管家的名头对那些衙役来讲,还是很好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