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地方的社会名流,跑去做军队的工作,自然就容易的多了。又不是让他们投降,只是让他们保持中立而已。
只要有人带了头,后面肯效仿的人就多了。巴伐利亚政府没有能够及时派出援军,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赚了。
不然派出去的军队,多半也会被中立了。人心所向的大势是非常恐怖的,地方议会的决定让军官们认为这是巴伐利亚民众的意志,不由自主的就受到了影响。
人心是非常复杂的,当这些地区做出中立决议后。这些人也不可避免的开始倾向奥地利,在亲奥媒体的引导下,很多人都开始抨击巴伐利亚政府。
受这种影响,不知不觉中大家就认为巴伐利亚政府不得人心,民众愿意拥护奥地利统一德意志。
慕尼黑距离奥地利太近了,由于前线的守军中立了,战争爆发的第三天,奥地利军队就已经兵临城下。
摆在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眼前的选择是:跑路、抵抗、又或者是投降。
首相奥古斯特劝说道:“陛下,现在离开还来得及,要是再晚,奥地利人包围了慕尼黑,想走就难了!”
抵抗是不可能抵抗的,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他们还有点儿自信心,认为巴伐利亚王国可以抵抗一下,等待援兵抵达。
自从收到了厚厚的一叠中立宣言后,巴伐利亚政府就彻底的丧失了信心,在他们看来这是民众已经抛弃了政府。
看奥地利的行军速度就知道了,一路上根本就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不然这百八十公里路,怎么能够两天时间就走完呢?
至少也要四五天吧,当然多个两三天也解决不了问题,可这能够增加大家的信心啊?
不然想现在一样,搞的大家看谁都不放心,生怕守军把他们给卖了。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苦笑着说:“这有用么?”
这次事给他带来的打击有些大,本来他还自认为很得民心的,结果现实非常的残酷,纷飞而来的中立宣言,看起来就像所有的巴伐利亚民众都恨不得要他快点儿滚蛋。
财政大臣巴泽尔安慰道:“陛下,民众们只是对这次战争不满,他们并没有投靠奥地利人……”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失望的说:“都一样,他们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要支持德意志地区统一,我们却在螳臂挡车,想要建立一个大巴伐利亚!”
跑路?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还是有点儿政治头脑的,现在要是跑路,未来还能够回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