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咸阳宫, 秦国政治中心所在。
近日,这座立于咸阳最高处的宫殿上头笼罩着一层乌云,即便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也挡不住那其中风雨欲来的气息。
秦王异人病重的消息并未传到民间,但是敏感的人亦是可以通过愈加频繁的车马动作, 以及街上披甲执锐的巡街人身上看出了不对劲来。
他们一时半刻还不至于会想到异人身上, 这主要是因为异人对外的形象一直比较健康, 但是只要大朝会数次延缓举行的消息传出, 异人的身体情况就绝对捂不住。
正是多事之秋,在帝国二把手吕不韦的眼中,他的意思是必须要将这一消息隐瞒到底,四国联军刚刚被打回去, 但由于对方是主动撤退, 其实并未有太大损伤,一旦他们得知秦王身体有恙, 恐怕会立刻集结大军攻秦。
届时会是秦国的一次巨大危机, 人心浮动之下,即便是吕不韦也难以保证秦国的军队可以占据上风。
因此,他在此时提出了一个建议——由秦太子政,代替秦王摄政上朝, 秦王异人垂帘听政。
这个建议一说出口,赵姬和赵政母子便诧异地看向了这位秦国相国, “垂帘是什么意思?”赵姬先问了这个问题。
听政大家都懂, 垂帘听政这个说法大家还真的没有听说过, 听政就听政, 干嘛还要垂帘?
秦国有不少次弱主继位的情况,均由太后摄政,但先秦时期女子地位高,秦国又受戎族影响颇深,女子向来奔放,当然不会做出挂条帘子不让人看见自己的事,平日里太后摄政之时均是坐在幼主下手,并不会刻意避开。
而真正开始使用垂帘听政这一说法的,要到汉时。因此在现在,当吕不韦说出这个词的时候,秦国众人均是觉得莫名其妙。
见状,吕不韦恭敬解释道:“垂竹帘,将大王的身形隐去,只留一剪影,对外就说……就说大王觉得自己露面的话,可能会使得太子有了依赖,因此如此操作,既可听政,又可避免影响太子。”
见赵姬露出恍然,吕不韦继续说:“到时便将大王扛到竹帘后头去,前几次请大王说几句话,后几次大王便可不必开口。”
赵姬略略皱眉,她迟疑地看了一眼躺在榻上的异人,又问道:“大王这身体,若是扛来扛去的,会不会感到不适?”
她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带着三分祈求七分期盼地问吕不韦:“就不能找个借口不上大朝会吗?”
秦国的主要事务都是由相邦决定,但凡有什么大事相邦都私底下找秦王说了,除了极少数极端情况,每次大朝会基本都是大家见见面认个脸,然后互相唠个嗑,秦王表示一下批评或者表扬而已。
而所谓的极端情况基本都是秦国要发兵了,那时候需要各部门协作,因此在大朝会上大家要聚集在一起把事情排清楚,而现在正是公认的休战期,这时候要说不开大朝会也没问题。
但吕不韦却叹了口气,他有些怆然摇头:“王后,马上就要到冬日祭祀之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