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人对上党动兵,那就是侵略他们赵国的领土。面对侵略者有什么说的,当然得抄武械啊。
自从周王室东迁,那就是流水的强国铁打的反派,各大诸侯国之间也渐渐形成共识,平日里头可以互相打飞狗脑子,但是在面对秦人的时候,绝对要联合起来。想得很好,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因为各国之间的爱恨情仇故事,自然也不乏暗地里和秦人暗通款曲的。
否则哪有张仪用连横打破苏秦合纵之计的空间。
阴谋阳谋利用算计更是不必提了,那都是基础操作,大家接受的教育都差不多,万没有什么你会用而我不会用的伎俩存在的。
三观?不存在的。
春秋战国到秦汉是华夏社会第二次思想变革,在这个时代每一天都在推翻前一代的思想和行为以及所有的常识,宗族血缘制度伴随周王室的衰弱渐渐消隐,拳头大才是真理的思想正在冒头。
再过不到一百年,伴随着代表血缘的【姓】被放弃,代表地缘和靠奋斗而获得的【氏】成为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的代表,华夏民族将彻底进入一个以新儒思想为中心的新纪元。在如今这个在后世被称为战国的时代内,各种思想、举措、理论正在悄无声息地激烈碰撞。
昨天觉得是正确的,今天可能会被人贬得一文不值;今天觉得是错误的,明天可能会成为正确的。
在这样剧烈的思潮之中不存在真理,人们对于是非二字的判断极为迷茫,最后只能简单而粗暴地将至归纳为——只要能活下去的就是真理。
能让人能够活下去的,那就是为人的真理。
能让国家能够活下来的,那就是治国的真理。
所以虽然大家都觉得秦国是超级大流氓,但是也不是不想要学习秦国的,很可惜他们做不到。
不是没有“商鞅”,而是没有“秦孝公”。
秦孝公即位时不过二十一岁,彼时秦国在穆公时期打下的基业全数被亏光,诸侯开会甚至都不给秦国留个位子,谈论起秦更是将之比作蛮人。老秦的土地之所以没有被东方诸国攻陷不是因为秦国有实力,而是因为占据肥沃土壤的东方诸侯们看不上西边这块土地懒得动手而已。
从某种角度来说,有地理环境保护的秦国其实也可以偏安一隅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但年轻的诸侯王定下心来静静地观察自己的国家,并且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一个无比残酷的事实——我们秦国真是太弱小了,如果再不改变就要灭亡了。
随后他将这一发现公之于众。
看起来这很容易,事实上古往今来没有几个帝王能够清醒地看到国家的问题,更没有多少是能够在看清楚之后撸起袖子准备去大刀阔斧去改变的,就连他的继承人嬴政,在最后不也做了遮盖住自己眼睛自欺欺人这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