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北巡朔州,京中无人坐镇肯定是不行的,君恬不过略想了想,就把监国的担子给了君悦挑着。
君悦今年十二岁,君恬登基当年就给他封了王,目前还在宫学读书,从未涉足过朝中政事。
很明显,君恬要的就是个名义,表示家里还是有人的,其实朝上所有事务,都是三省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
君悦接到圣旨很不高兴,可要他说出具体哪点对君恬不满,他又说不出来。
见儿子满腹牢骚无处发泄,谢太后平静道:“阿悦,皇帝让你监国是对你的信任,你奉旨行事便是,何必多言。”
君悦跺了跺脚,无论神情还是语气都显得有些不甘:“他哪里信任我了?不就拿我当个摆设?”
谢太后的气定神闲与君悦的气急败坏形成了宣明对比,她轻轻瞥了儿子一眼,淡然提醒道:“阿悦,皇帝是你兄长。”
君悦闻言更气了,就差没跳起来:“皇兄什么时候把我当弟弟了,他从来都不搭理我的。”
在旁人看来,君悦对君恬应该是恨意颇深的,因为他是嫡出,君恬是庶出,若非先帝立储太急,如今的皇位就是他的了。
然而事实上,当年着急的可不止先帝一个,满朝文武其实都急得要命。
君恬出生那年先帝已经三十六了,谢太后只比他小一岁,之前还落过胎伤过身,谁也不认为他们还能生出嫡子来,立庶长子为太子说得过去。
君家重嫡长,自然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君恬三岁就被封了太子,一方面是他身体好人聪明,另一方面也是王太后出身不够,早早确立了他的名分,省得日后再起争端。
谢太后能在君恬四岁那年给他添个弟弟,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只是储位已定,无故就不可能再改了。
先帝驾崩时君悦年仅两岁,连他长什么样儿都记不清。从君悦有记忆起,君恬就是皇帝,他早习惯了这样的事实,根本不会有人们臆想中的意难平。
君悦真正不爽的是,他的皇帝哥哥从来不搭理他,他小时候找他玩,他总是爱理不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