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之劳而已。”萧略嘿嘿笑道。
徐庶撑起身体斜靠于床榻,拱手道:“在下徐庶徐元直,多谢恩人救命之恩。”
“能搭救先生,那是我的福气,至于恩人这个称呼,在下愧不敢当。”萧略说道:“我已经找医师给你检查过了,先生是因为饥寒交迫,故此身体虚脱乏力导致昏迷的,并无大碍。”
徐庶醒来以后,并未感觉到饥饿,立即猜出眼前之人必然是在自己昏迷不醒的时候,给自己灌了些米汤,想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
“先生为何唉声叹气?”萧略狐疑道。
“恩人有所不知,我本是河楠颍川人士,自幼饱读诗书,心存远大,为了让自己更精进一步,于是我便开始游历天下,遍访天下名士,哪料行至途中,遇到流寇,将我洗劫一空,落得这般凄惨下场。”徐庶苦涩道。
萧略点点头:“现在外面兵荒马乱的,一人独行确实不太安全,还好那群流寇只为洗劫,不曾谋命,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我见恩人谈吐不凡,气质高贵,想必也不是碌碌无为之辈,敢问一句,恩人名讳?”徐庶问道。
“在下郎亭候萧略萧代谋!”萧略微笑道。
“萧大人的救命之恩,来日我必当双倍奉还,告辞。”
徐庶脸色一变,随即不顾虚弱的身体,便欲下床离去。
“先生这是怎么了?”明知故问,他知道徐庶瞧不起自己。
“在下虽不才,却也遵守三纲五常,对于不忠,不仁,不义,妄图祸乱天下之辈,痛恨至极。”徐庶顿了顿,继续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敢问先生一句,你投靠袁绍就是志同道合嘛?”萧略问道。
“袁氏一族四世三公,威名远扬,门生故吏遍天下,唯有他才能匡扶汉室,我们都是大汉子民,一心都盼望着大汉重新崛起,难道这不算是志同道合嘛?”
徐庶本想去投靠刘备,或者刘表,怎料半路遭遇流寇被困于河邶境内,这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袁绍,谁知他吊着一口气去登门拜访却被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