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在周皇后的叙述之下,崇祯皇帝便知道,太子是到了叛逆期,对于给他布置的学业有一些抵触,喜欢玩了。
对此,崇祯皇帝倒是没有发火,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没想到,太子见他父皇并没有斥责他,反而担心了,在他母后目光的示意下,赶紧认错。
对此,崇祯皇帝不置可否,而是下令摆驾回宫。
就这么着,等崇祯皇帝进城之后,文武百官才是最后进城的,这一天就这么结束了。
第二天一早,内阁的奏章,按紧急的程序,由司礼监递交到了御前。
崇祯皇帝便在文华殿内召开群臣会议,以解决他不在这段时间所积累起来的事情。
以前他在征讨流贼的时候,有必须要他处理的奏章,那是会加急送去的。但这一次,崇祯皇帝是在海州、耀州驿一带打仗,隔着一个大海,因此没法送。
此时,六部九卿,并内阁司礼监,全都是穿大红绯袍的官员济济一堂。和以前有不同的是,崇祯皇帝还让五军都督府并京营和御马监辖下总兵官也全都参与旁听。
对此,文官都知道武将要崛起,可皇帝威望如日中天,谁也没敢劝谏皇上说不好,毕竟这事儿,没有明文说不行。反正是皇帝让来就来,让走就走。
内阁首辅薛国观上奏第一件事,就是由云南沐国公加急发来的奏章,说前线马祥麟抓获了叛贼探子,从中获悉一个重大的消息,安南那边派人和叛贼有联系,似有勾连之趋势。
皇上不在,太子监国,首辅和司礼监掌印太监会商之后,奏请太子同意,已下一道圣旨,发往安南喝斥,严令他们不得与叛贼勾结。
薛国观说完之后,躬身奏道:“陛下,沙普之乱,迟迟未平,南方蛮子怕是怠慢天朝,据沐国公意思,云南亦有谣言,说朝廷马上要大规模改土归流,因此,不少土司似有不稳之迹象。如若朝廷处置不当,恐有奢安之乱再现,此事不得不防啊!”
在他说着这事时,崇祯皇帝的手中,则拿着对应的那份奏章副本,看着司礼监的披红,并不恼怒,只是淡淡地说道:“司礼监和内阁的意思,是要继续严旨催促秦良玉、马祥麟尽快平定沙普之乱,以震慑其他心有不轨之徒?”
“正是!”薛国观和曹化淳双双出列应道。
在他们看来,这是最稳妥的措施了。而且这是有例可循,皇上应该不会有意见吧?
如果是之前,他们是心中肯定的。可看皇帝如今的言行,他们心中就又不确定这样做是否最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