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宁笑道:“天下人若不对微臣进行声讨,那就说明大宋已有倾覆之急。读书人从来信奉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们自不必说。
如今我大宋江山稳固,天下的百姓皆视您为君父,微臣对您不敬,就等于对他们的父亲不敬,他们安有饶过微臣的道理?
即便是您听说哪里的百姓造反,也不必觉得他们没有将您放在心上。如果不是当地的官员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谁又会举旗造反呢?
就算是有这样的人,您觉得他拉起一张大旗,又会有多少人响应呢?
大宋的百姓是非常勤劳朴实,又可爱的一群人,只要能一日两餐能够填饱肚子,冬天
能穿上一身暖和的衣服,他们就会快乐,会感到幸福。
一个幸福快乐的人,是不会做出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讨生活的蠢事的。
再有一点,占山为王的土匪强盗嘴上虽然会称赞微臣对您不敬的行为,但他们内心是会嘲笑微臣的。
微臣在润州,在滁州,甚至在庆州,延安府都与强盗和山贼打过交道。其中大部分人跑去山里当强盗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
相反,他们就是吃的太饱了,想当人上人了。但他们没有知识,空有两膀子力气,又不愿意从一个最底层的大头兵开始苦熬,于是就想了个法子,自己忽悠了三五个人,立了个山头称大王。
祸害百姓,鱼肉乡里。官府知道之后,讨伐不成,就会想着招安。招安了,就等于有官做了。这是能让这些人一步登天的青云大道,成本又不高,谁不想试一试呢?”
赵煦这么给自己面子,甚至把他跟自己摆在同一高度上。拒绝了他的邀请,唐宁心里是充满了歉意的,如此,便尽可能的补偿他一下。
刚刚这番话,不像是对自己行为的辩解,也不是对赵煦问题的回答,而是一盏灯,告诉赵煦,在平定匪乱,以及民生问题上应当如何去做。
说完,唐宁咧着嘴道:“哎呀,抱歉官家。微臣见了官家,心中喜不自胜。一时间得意忘形,废话说的多了些,还望官家不要见怪,轻罚微臣。”
都是聪明人,但碍于身份,只能这么绕着弯子说话。
赵煦自然听懂了唐宁的意思,心中感触良多。其实唐宁说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包括他自己。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对自己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