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贞观太上皇> 第六十二章:小三司会审 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二章:小三司会审 一(2 / 3)

和大老粗谋事,就是心累。活这么大,难道不知道隔墙有耳,硬生生将谋反的事情喊的那么大声......

.......

三司会审,源于战国时期的太尉、司空、司徒三法官,后世也称三法司。汉代的三法司是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唐代以刑部尚书、御史大夫、大理寺卿为三司使。明清两代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为三法司。

武德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冬至的前一天。

刑部衙门。

唐朝的衙门修建的都比较宏伟大气,不像宋朝那样的小家子气,门外有两只西域传过来的石狮子镇守方宅。门前的广场塑立一根雕刻着“獬豸”的石柱,象征公正廉明。

刑部侍郎戴胄早早来了衙门,他正襟危坐在下首位置,上面的位子是封相封德彝的,他不敢逾越。与他同列的还有两个位置,就是大理寺少卿,以及御史中丞。

三司会审有大三司,和小三司之别。

因为唐朝实行的是群相制,刑部尚书、御史大夫、大理寺卿几乎就是宰相下面的顶点,有的宰相也兼领三司主官的职务。一般来说,除了十分重大的案件,是请不来大三司会审的。

而画屏此事说大则大,说小则小,但无论怎么大,也捅不到任用三明部长级高官审讯。

小三司就是三司下一级的官员同列会审罪犯,如刚刚拔擢的御史中丞魏征,大理寺少卿褚亮,戴胄作为刑部侍郎也位居于此。

“御史中丞到!”持着水火棍的衙吏高声呼喊道。

风尘仆仆的魏征并未带着侍从,一身紫袍有些破旧,隐蔽处都可显见补丁,但总归洗的干干净净,不失朝廷脸面,他不满的抱怨道:“宫女小事尔,自有县衙处理,县衙不成,有刑部,却偏偏让三司会审......”

他与戴胄礼貌的相互拱手后,也随之跪坐在另一处。

大理寺卿褚亮是个文雅的士子,一举一动都充满着关东世家的礼仪教养,带着的两名仆役,先在地板上铺着一层棉毯,那是从西域采购的木棉层层剥絮后编制而成的,然后将案几打扫的干干净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