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刃心将目标锁定为曹操本人,却把目光放在了兖州的问题上,还是把事情想得太过于简单。
至于壮士断腕的举动,更令刃心不得不佩服。
曹操不愧为奸雄,他得不到的东西,也不会给刃心,刃心多么想要却也是无济于事。
吕玲绮在徐州一直没有彻底消灭曹操,无形之中给了曹操和孙权机会,而曹操眼看徐州可能要守不住了,就干脆顺水推舟,做一个顺水人情。
反而选择直接将徐州拱手相让,“送”给了孙权,这样一来,不但换到了和孙权的停战,还有和双方的临时联盟。
吕玲绮能不能够打下来徐州,其实在刃心攻陷许昌的时候,便已经不重要了。
与其说孙权是看到吕玲绮打不下来徐州,对于刃心这边显得有些“失望”,进而选择了原本占据徐州的曹操,不如吃现成的。
却倒不如说,是由于刃心在兖州这边的战况,令孙权闻讯后“惶恐”。
他手下的有些人,更是闻风丧胆,这才不得不选择再一次当小人,撕破脸皮,背叛刃心和曹操联盟。
三年前的那笔旧账,想来是孙权自己心里有鬼,他之前和曹操一起联军进攻刃心没成,现今曹操要是一败,刃心翻起旧账来应该怎么办,这自然是孙权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何况狡兔死,走狗烹,曹操和刃心都在的话,他反而是最安全的话,可一旦哪一个被谁灭了,那可就麻烦了。
显然孙权能够想到的事情,曹操手下的谋士团们也可以想象的到,这才敢一下子就冒这种风险,不惜让出最后赖以生存的本营徐州,回头刃心在兖州一搏生死。
是的,曹操这样的人,是不怕死的,尤其是他知道,他应该怎么活下来。
这就很难得了,这是刃心和曹操,以及孙权最大的区别。
也是托了孙权的福,这一次刃心的南下可以说彻底失去了意义,孙权一旦无法成为盟友,反而成为了敌人,那么他进攻曹操就显得没有什么意义。
当下也只有从各处撤军,准备从头再来。
只是说要撤军,也不是说撤就撤的。
建安九年,四月。
刃心连战连败之后,不得不放弃许昌,退回官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