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先生上来就是开口先恭维一番。
“过奖了!”
郭泰来笑着和对方握手,谦虚了一句。
“长话短说。”
彼得先生一看就是科研人员,不怎么会寒暄,上来就直入主题:“T先生,您知道大K吗?”
“大K?”
郭泰来一阵疑惑,脑海中飞快的转了一番之后,想起来了:“国际千克原器?”
国际千克原器(TheInternationalPrototypeKilogram),简称IPK,一般科研人员们都昵称它为“大K”。
1878年,国际计量局制造了3个千克原器的复制品,为含90%铂和10%铱的铂铱合金圆柱体。
1889年,在第1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定把其中质量最接近原千克原器的一个作为国际千克原器,并存放于国际计量局。
自此,国际千克原器(IPK)就一直保存在国际度量衡局总部(巴黎)的地下室。
“大K”被严密保存在三重钟形玻璃罩里,旁边还有6个同为1千克标准的官方复制品。
最外一层玻璃罩内被抽成半真空,以防空气和杂质的进入。
“是的!”
听到郭泰来知道大K,彼得先生笑了起来,这省了他很多解释的麻烦:“大K有了一些我们不期待的变化。”
随着彼得先生的解释,郭泰来很快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虽然国际计量局十分严密地保存,但“大K”还是由于表面的吸附作用以及多年使用导致的磨损和划痕产生了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