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而言,从他们手里买,跟从们手里买,其实都一样。”
“鸭渌江南岸,贵国的势力也虚弱,如今女直人就从那边运马,到河口上我们的船,那生意,啧啧啧……”
“不过如此一来,大宋就多了海运两百里的麻烦和损耗,要是能从白沟馆购入,兄弟我的业绩,那可就漂亮了。”
“要不,两位跟贵上说说?万一贵上就同意了呢?”
耶律慎思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说道:“此议倒是不错,我们可以试试看,如果陛下同意,那可就解了两道这场大难了。”
薛忠说道:“那我们就各行其是,争取早日救得黎民百姓脱离苦海!”
……
五台山,自唐代时就已经成了佛教圣地,文殊道场。
经过后周辟佛运动,五台山一度衰败了下来。
大宋立国之时,太宗刚刚平晋,就在太原平晋寺,诏见了五台山鹿泉寺沙门睿谏,且询问了台山兴建之由,又赐予许多财物,令建太平兴国寺。
下诏“五台深林大谷,禅倡幽栖,尽蠲税赋。”
太平兴国五年,太宗又诏修五台真容、华严、寿宁、兴国、竹林、金阁、法华、秘密、灵境、大贤十寺。
太平兴国七年,十寺修建完毕,赐鹿泉寺为太平兴国寺。
从此之后,五台山寺庙“雕梁榱栋,焕然一新”,佛教开始重新昌盛。
景德四年,真宗敕五台山真容院建重阁,设文殊像,又赐额“奉真阁”。其“绮焕殊丽,映曜林谷”,盛极一时。
到了如今,五台山共有寺庙七十三座,几乎便恢复了唐代规模。
真容寺里,一名中年儒生正与自己的妻子一起,欣赏精美的文殊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