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做,我将做到最好。”
这就像“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一样。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也不允许有。
“那便最好不过了!”
啊!!!海口是夸下了,但是如何达成去“奇袭”的效果,可就另当别论了。这是突入行动,不是阵地战,更不是攻城战。
敌人可不会傻到,乖乖待在原地让你从天而降,然后接受投降。而且,即使安全落地,深处敌营之中必定是大规模的混战。
说到底,那份《突入计划》也仅仅是补充到,如何将帝国精锐送到敌方领地的上空就戛然而止。而所谓的精锐,也不过是按着想象培养出来的一帮新丁。
贝鲁肯似乎是因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而转身离去。不用猜也知道,肯定是向他的“主子们”汇报去了。
事实上,以帝国目前的状况也是无奈之举。
东线,自从作为先头部队突入威科特的快反大队出现伤亡后,某种程度上也在向世人宣告,看似强悍的“野蛮人”也并不是无敌的存在。
另外,逐渐拉长战线首先在补给方面上出现问题。越是强大的东西,越容易出现娇嫩的一面。“野蛮人”中一代机甲,在最初的设计中,能量是完全靠外部补充的,这就意味着没远离帝国一点,补给难度就会加大一点。
如果是几公里几十公里还好说,补给线一旦达到上千上万公里,一些小的缺陷就会被无限制的放大,直到你无法承受为止。
特别是能源供应,为了减少能源消耗,“野蛮人”只能尽可能的减少使用远程武器的几率。但这样做的同时,也加增加了被地方伏击的几率。
即使是每次战役将伤亡降到最低最低,但对于满编也只是才七十人的魔导大队来说,每次减员一人的概率也让他们无法承受。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无疑让已经丧失一半以上领土的苏卡兰联邦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南线,虽说并无想东线那种近乎夸张的伤亡,但是大不列颠海上舰队的海上封锁和对沿海区的骚扰,也足够让人脑壳疼的。
打仗拼的后勤,战争消耗的财力物力,即使曾经的纽茵兰王国可以抵消一部分消耗,但是也不可能将“竭泽而渔与杀鸡取卵”这种方法用的现在纽茵兰行省。
已经有了颓废之势两条线战况,让帝国内部原本已经逐渐被分离出指挥体系的贵族们,开始萌生复辟重回过往辉煌时代的念头。
而这种时候,V-3和突入战略的出现,无疑就成了军部的一颗救命稻草。他们继续要一场胜利,来抵消内部的压力。无论对他们,还是对安娜来说,这都是一场豪赌。输了安娜失去的生命,而那些坐守高层将校们皆有可能成为阶下囚。
愚腐的贵族能带来什么?
让亚美斯特里斯曾经强大成为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