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先时对大姑子冷过脸,还送了大姑子一包上等血燕,何子衿从来不吃这个的,余幸实在要给,何子衿道,“到时给祖母吧,祖母爱吃这个。”
余幸连忙道,“姐姐就留着吃用吧,到底是滋补的,祖母的,我都预备下了。还有母亲的,我也给母亲送过去了。”
何子衿便收了。
这余幸吧,真不知是个什么性子,行事吧,既似脑残,又似有心机,说臭脸就臭脸,可要好起来,也跟个好人似的。
这不,一路上又跟何子衿有说有笑的了,完全把先时臭脸的事儿忘了。何子衿不禁心下暗道,莫非这就是大户人家闺秀的心理素质就是脸皮厚?
何子衿一般是早上出去骑马,待太阳大了,就去同余幸一道坐车,余幸道,“北昌府就是民风骠悍,初时我来,见许多女子上街骑马,很是不惯。”
何子衿笑,“总在车里也闷得慌,天气好的时候,就出去骑马透透气。冬天才有意思,坐着雪橇,十几只大狗拉着,跑的飞快。”
余幸瞪着眼睛问,“姐姐不害怕吗?”
“怕什么,有意思的很,祖母都很喜欢坐雪橇。你不会还没坐过吧?”
余幸摇头,何子衿道,“你来北昌府,连雪橇都没坐过,真是白来了。”
余幸道,“我怕跌下去。”
“哪里会跌下去,大家出远门都是坐雪橇。你估计是觉着不雅致。”
余幸道,“主要是害怕,也的确不怎么雅致啊。”
何子衿感慨,“你可真是个雅人。”
余幸笑,“不知道姐姐是夸我还是贬我呢。”说来,自从何子衿出了个给弟弟身边放丫环的损招,余幸对大姑子客气多了。当然,何子衿也不知道弟媳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哪。
俩人说着话,也就两天,便到了沙河县。
阿冽没在县衙,出去办事了。
何老娘见着余幸,当头一句就是,“你咋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