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许他们乱闯大轿行走的街道就是。
齐王固然听了一个热闹,元皓就更乐的离上天不远。
他每月有一百二十两银子,出京近一年,请过一回客,路上吃不少大包子烧饼,亦知道一两银子是什么用,一文铜板有多少东西可买。
一百二十两,他在家里扳着胖手指算上一回,元皓一个人吃点心,只要不千年人参万年茯苓的闹,时新的东西元皓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他坚定请客的心,而且把怎么做个好东道和加寿姐姐盘算过。加寿从太子不能经常出来想,道:“咱们一一的尝过各铺子酒楼里东西,定下来几家好的,多吃几回。”
本来去看面人儿的胖孩子,就在半中间眼角一闪,咦,点心摊子。香气扑鼻啊,他叫住加寿过去。
“给尝吗?”胖孩子如今也是会讨价还价的人,问的小大人般。
老板见是一个小少年带个胖孩子,心想这年纪的客人好宰。哪怕他们是布衣裳,但脸儿上干净索落,精神头儿富家气象出来。
殷勤的送上小块点心:“给尝,”又介绍:“我们这几家,全是大铺子里摆的摊,随意的尝。别的小本生意,可就不能尝喽。小少爷请。”
元皓吃上一小块,啧啧嘴,对加寿道:“这味儿好,就只不是蜜点心。”
老板肃然起敬:“小少爷有眼力,您等,我取蜜点心。”他还没有取出来,隔壁铺子伙计揽客在外面晃悠,听见了一声吆喝:“上好蜜点心了……”
小少爷立即过来:“给我一块。”
刚才老板急了:“哎哎,我家的再吃一块。”人群里出来两个大汉,一人手指一沉甸口袋。
隔壁点心到嘴里的小少爷含糊的道:“赏他。”大汉给刚才老板一把铜板,再警告他:“别挤别乱嚷嚷,有好的,再送上来。”
老板惊住,对着手中黄灿灿铜板傻住,很快反应过来:“一口大的点心一把铜钱?伙计快送上去。各样,全送上去。”
两边还有铺子,人家也不傻。不大会儿功夫,两个椅子上坐着小少爷,送点心送吃的排成队。
有人维持秩序,他们是忽然就冒出来。人多,镇南老王不放心孙子,不远处跟着。见到安排得当,刚一点头,有个布衣的人到了面前,陪笑道:“老太爷,”
看一看,也是府中家将,从京里出来。
老王不奇怪:“那些指挥的人,我认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