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载入史册的事情,到这里的人都将留名——家人除外,皇帝交由太子承当,太子心潮澎湃,对皇帝忽然生出情难自己。
也有一种说法是捧得高摔的狠,但太子知道皇帝不是。又在这半年多的行程里和二位老王相伴,一家执掌兵权,一家执掌京都,皇帝许他们一直陪伴着太子,也是对太子的大好助力。
这份荣耀,太子热泪盈眶,感怀于心。
而且不但殿下是这样想,在这里的人都有光宗耀祖之心情。
本地的官员们,脑海中出现他们升官的场景。官场上的资本,不一定是科考的名次,京中有人。和他们参与过重大场合也算在内。这等本朝头一回的大场面,他亲眼见到,以后吹嘘别人都只能洗耳恭听。
二老王欣慰欣然,他们老了,为自己的心思不多,见到孙子萧战、元皓能出席这样大场面,老王们一样感激不尽。
他们感激的还有一个人,把目光往袁训面上一转时,见太子微微侧首,也向岳父面上有了一记注视。见到,张大学士心头颤抖,他路上经历和让二老王教训过而松动的心,更生出山石崩坏的裂纹。
没有忠毅侯执意携女出京,也就不会有太子殿下傲人的此时。
更能想的到,没有太子出行,忠毅侯也会带女儿,那未来的太子妃来到这里。
自然的,就不会有此时重大的仪式,有些地方也不会对传言中失势的侯爷开放。但加寿亲身到封禅之处,这却无可避免,她是必然要来。
彼时,只算一段游历,但也足以让别人艳羡。如这会儿寻思旧事的张大学士,他今天要不在这里,以他的年纪,就算太子登基后一时兴起前来封禅,也就没有大学士的份儿。
张大学士对加寿原有的防备心情,一时间意味不明。个中羡慕,是必然有的。不敢再轻视的心,也必然会有。
太子也是如此,庆幸他跟来。二老王也是如此,家人们更是如此。
万大同红花夫妻带着女儿小红,早就叮咛她不可以说话。小红就兴奋的脸儿绷得铁紧,怕出错不是?
山上风大,面庞让吹的泛青。乍一看,跟谁在生气似的,其实过度开心。
万大同和红花都生出这辈子很值的神色,文章老侯二兄弟就更激动的全身僵板,跪下起来,关节都是硬的。
在这样的心情下面,见太子准备往前走时,又在红毡上侧回身子,对加寿招了招手,温和而坚定:“跟来。”
包括张大学士都暗想,有理,理当如此。
加寿含羞满面,低垂下头应声是,在母亲宝珠国夫人装扮的陪同下,在太子身后三步缓缓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