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袁训怀里两个,后背上,左肩头有一个用手攀住正在爬,右肩头又有一个。
拽得衣裳都歪斜,宝珠格格笑得直想弯腰,扶住丫头才算稳住。
老太太把这一幕记下来,心想牢记在心才好,这是看一辈子也看不烦。
看一家人欢欢喜喜,宅院宽大,爵显官高,孩子们伶俐,宝珠肚子里又有一个,生机无限,无限生机。
龙二和龙三同样目不转睛,脑子里一片空白中只有一句话,小弟是兵部尚书,小弟是兵部尚书,小弟是兵部尚书……
把个“代”字完全抹杀。
最后想的是,等父亲听到消息,该有多么的喜欢啊。
一片欢腾中,客人们有早知道的上门道喜,孩子们这才把袁训放开。老太太和袁夫人去招待客人,宝珠回房继续歇着,也理中馈,袁训往前面去见客人。
……
中秋节的前十天,五军都督府的大校场开始搭建高台。街上不但是宝石贵,衣料价格都开始飞升。
就是掏不出余钱的书生,借钱也要办一件干净整洁的外衣,免得对自己的文才是自负的,对自己的衣裳不放心。
到底是在高台之下给京里的人看,又因为今年就有秋闱,也有天下的文人在这里看,丢人倒是不好。
这里面也有狂生说自己不休边幅,到底是少数。
那些有钱的,更是锦衣绸衣海外衣料看个没完,乍一看不是去论文,倒像接招亲的绣球。
登台的头三天,各家王府、勋贵们等,带着家人往校场上划地方。能在附近搭台子的就搭起来,不想搭或不愿意女眷抛头露面的,分一分马车停的地方。
这里是点兵用的,正月里福王造反,五军都督府应变也算迅速,就是在这里点的兵。虽然有划分,但按序而来,地方又大,台下近处也有给百姓们看热闹的地方。
这样收拾好,布幔围起,有兵将把守,一个闲人先不准进去。
袁训也早早带着家人来看过地方,回去欣然告诉宝珠:“单独搭台太小,我和镇南王世子合计,几家搭一个台子,等到时候,亲家们全在一起坐着,也正好可以陪你。”
宝珠不能乱走动,但这个热闹是坐着不动就可以看,这么大的热闹宝珠也期盼着看。见袁训安排的好,宝珠愈发的喜欢,给掌珠去信,给玉珠去信,约她们到那一天和自己同坐在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