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冷哼一声,喝止他:“我不是怪你多话,是问你,我叫你给太子送东西,没让你去见加寿姑娘,好好的,是她叫住的你?还是你主动上去?”
柳义哭丧着脸,早就满面是泪,看上去可怜兮兮:“奴才有罪,奴才送过东西,经过正厅外面,见寿姑娘在里面管家,光看着还没有椅子高。奴才想娘娘无时无刻不为太子筹划,又想寿姑娘太小,未必懂得太子是娘娘的心尖子,怕她一味淘气太子殿下虽不趁意,又要看着太后不肯责备,奴才想既是娘娘叫奴才去的,一时起意过去劝上几句用心当心的话,就惹恼她,她骂奴才,奴才不敢回,太子殿下出来见到,以为奴才惹她生气,又把奴才教训,”
这一番话和柳义刚才说的,已经有出入。柳义刚才是上来就告加寿的状,说加寿这样不好那样挑唆太子,这会儿不敢隐瞒太多,把他的心思吐出几分。
闻言,皇后心如明镜。
刁奴欺主处处都有,就像死去的两个太监柳廉柳仁,他们背着加寿勒索别人,在宫中不是稀罕事情。
就是把前主管任保的一摊子事拉出来瞧,也少不了有这样的事情,太后也不见得全蒙在鼓里,不过任保对太后忠心不二,这是没有话说。
皇后就没有接下来治柳义的罪,她是幽幽叹息。见高拜见低踩,在宫中更甚。嫔妃没有宠,见到皇后一口一个奴才自称。等到有宠,见到皇后可以论姐妹。
就是嘴上不论,行动举止上全都带出来。
这里,本就是个你不欺负别人,别人就要欺负你的地方。本就是个欺负不了别人,只能回房自怜的地方。
柳义打着自己名义去教训加寿,是皇后早就想做的事情。她就是不敢做,所以没吩咐,但让奴才看在眼中。
皇后非常在乎出身啊、身份啊、体面啊,因为她在十一、二岁时,就知道要送给贵人。柳老夫人总是欣慰的告诉她:“谁家谁家也想进府,但你是什么身份,她是什么身份?”
因身份不同,她当上太子妃。
又因为太子姬妾无数,皇后更注意身份。再浓艳的面庞,再得宠,全往后站,你们不是太子妃,身份不同。
她由太子妃而皇后,太子有数个儿子,英敏独得太后青眼,皇后这世家惯有的病根儿就更严重。
身份不同,其它的差之千里。
也因为身份不同,皇后一开始嫌弃加寿,到现在不太敢为难加寿。为来为去,就为身份,加寿的身份不同。
放眼全国,加寿的身份仅次于公主,郡主在待遇上和她都不能相比。加寿又养在太后跟前,礼仪之规矩,体态之尊贵,又大于不得宠的公主,是姑娘中的第一人。
有这种种心情作怪,一个是不敢教训,皇后也就没有重责柳义,只是嗔怪:“好好的,你又得罪她!她小也不好欺负,你不想想她后面是什么人!”
另一个呢,是患得患失。皇后叹道:“可再也没有比她更体面的姑娘,怎么跟她好才是,又让你办砸。”
柳义垂头丧气:“奴才也是想劝着她亲近娘娘,没想到她会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