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那时候家里没粮,没到饭点能喝点杂粮野菜汤的都是家境好的。
仰韶一地打眼望去,连草根和树皮都刮的差不多了,要想弄野菜油水,就得去深山里找。
但当时的人都饿昏了头,能站着的都算好的了,还进山,进山喂狼吗?
幸亏政府后来从别的地征过来一批救济粮,才算保住了命。
但救济粮、救命粮……当然只保证在打家饿不死的程度,想吃饱,门儿都没有。
况且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十七八的孩子正是每天吃头猪还喊饿的年龄。
而顾庆海上头有个大他三岁,比他还能吃些的老大,一个才五六岁,张口吃闭口喝的小弟弟。
哥哥还在仰韶县城里学算账,每月还得给师父家背点口粮当学费。
这好死不死又赶上□□(六零),这地里不出粮加上地方官□□放卫星,使得救济粮都减半了。
原本就吃不饱,这会儿更是连嗓子眼也塞不住了。
这可咋办呢?总不能一家子守着点救济粮活等着饿死吧?
得,让儿子跟着逃荒的人一起出去找食吃呗,好歹能活命,还给家里省点粮食。
顾老太爷考虑再三:老大正在学手艺,这粮都交了半年多了,再走了划不来;老三还小出不了门,所以这出门找食的名头就落在了顾庆海身上。
顾庆海本来就觉得自己饿得待不住了,也是碍于他大他娘都在,才不敢说出门的话。
等他大一松口,他背着他娘缝好的包,当天就跑了。
可这时候全国都在□□,跑!往哪跑呢?
顾庆海跑出去一天,听出去过的人吹了一天牛,才决定往革命圣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