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再想一想,兴奋剂、尤其是在高水平上能够确实有效、吃不死人而且查不出来的兴奋剂,可不是什么滥大街的东西,几万十几万只是一般的货色,要是没有门路的话,捧着钱都找不到地方买。陈焕之小小年纪在北京人生地不熟,平日里除了训练就是上个网看会儿书,听说连上街都少,就算有这个心都没这个机会,何况以她的天赋,是连这个心也不必有的。
陈焕之的科研队医徐指导早在世青赛结束后就在申请,现在催一催,很快就批下来了。
负责陈焕之的是个刚来实习的硕士研究生,也姓陈,叫陈卫亮,是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青年,他开始之前先问,“我会使用你的数据作一篇关于备战期间训练强度和生化检测的论文,虽然我们所长说已经问过了,不过我还是再确认一下,你不介意吧?”
“不介意。”反正都要查了,陈焕之的心干脆就彻底大了:没事那就是没事,**文也不算事儿,如果查出来问题,那就不是发不**文的问题了。
然后刘鑫源按照陈焕之的要求,重新制定了训练计划,他们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备战,陈焕之的属性每天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高。
而所谓生化检测,除了每天早晨饭前陈卫亮先来给她手指头上扎一针采个血外,几乎没有存在感。
有一次陈焕之忍不住,按着手指头上的小针眼问他,“我的各项指标有什么特别的吗?”
陈卫亮边收拾东西边说,“没什么特别的。你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偏高、而且波动不明显,证明你血液携氧能力强,血肌酸激酶高出正常值,但是血尿素正常,说明训练强度挺大,但是身体还能适应。血睾酮和皮质醇变化很灵敏,但在训练后几天都逐渐恢复正常了,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总的来说,负荷强度有点大,但你的身体正在逐渐适应这种强度,适应性非常好。”
所以说,看起来很正常咯?
陈卫亮给予肯定答复,“除了身体适应性更强、对高强度负荷的承受能力更高之外,其他数值都很正常。”
连刘鑫源也啧啧称奇,“说不定你最大的天赋是队训练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同样的强度别人要么疲劳过度了要么早就受伤了,你没事儿啊!”
如此到了11月底,陈焕之有时候看着自己的系统面板,都觉得跟之前真是判若两人。
姓名:陈焕之
年龄:17
身高:169.3cm
体重:52kg
职业:职业运动员
体质:37
强壮: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