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娜翻个白眼,“你们好学生都是书看多了脑子坏掉的吗?s市哪儿来的黑社会呀。”她看陈焕之一脸求知欲,又说了一句,“反正咱们学校就是这么弱,老师们拼了命地往上推荐,也就最多选上一个,前几届都是只有一个,你自己想吧。”
这倒可以理解,僧多粥少嘛。陈焕之点点头,不过她对高中阶段体育生们彼此间的竞争是真的不了解,她原来上高中的时候每天刷题都刷不过来呢,哪有空关注别人的爱恨情仇。
在她有限的、错误的印象中,就是体育生都有国家运动员二级证,都能加20分。
事实上绝大多数体育特长生的追求都不只是一张二级证。二级证很简单,死标准卡在那里,考核的时候能过线就行,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清楚明白。一中这些体育生,别的不说,拿个二级证个个没问题。再说二级考核,实在不行塞点钱也就行了,这些其实大部分是普通高考生的追求,他们指望着这个加20分呢。
对体育生来说,他们就像美术音乐等专业学生一样,高三那年,选好了考哪个学校,先去参加那个学校的专业考试,专业成绩过了,跟普通学生一起参加统一高考,一般只要够了本科线就行。除非特别好的专业体育院校或特别好的学校里的体育专业,才会有更高的要求。但这些也都要看到时候的考试成绩,体育就是这样,输就是输赢就是赢、快就是快慢就是慢,差个0.01秒你也没法,有本事就手改秒表,没本事就接受这个公平合理的规则。
陈焕之想了想,她有必要关心高中的体育生们的生活吗?没有吧。如果她这次比赛输了——基本不可能,看于美红的态度一中不可能有比她更快的——那很公平合理。如果于美红食言了,赢了也没有让她去参加什么省队选拔,那什么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也一起浮云,那又怎么样呢?她有什么损失吗?
这明明是于美红和这个学校的损失吧。
她喜欢跑步喜欢用自己的腿,她喜欢的是这个过程,她不用参加什么运动会加分也能考上心仪的大学——她之前能现在就也能,就是这么自信——她瘫痪之前当翻译、瘫痪之后笔译、开网课、炒股,不说大富大贵最少衣食无忧,看护钱、治病钱都没缺过。这一下子回到25年前,光是撺掇她妈贷款买个房以后就吃喝不愁了,她自己才是最大的金手指,难道她还需要别的吗?
“没事,”陈焕之笑,“反正我们很快就没什么竞争关系了。”
张玲娜想了想,“12秒13是手计,电计加个0.24吧我记得,昨天风有点大,咱学校运动会也没人测风速,就算风速超了,你普通跑也最多12秒5,就你那个起跑,好好练练加个0.5秒不难吧,12秒33就够国家一级运动员,11秒8就够运动健将。哈,你一个以后进省队、打全国比赛的人确实跟他们没什么竞争。”
陈焕之大笑,这女孩是真有意思呀。
她们聊着天溜溜达达的走回去,正好看到于美红登记完男子组成绩,一见到陈焕之,她眼前就是一亮,又一皱眉,“差点忘了,你这个鞋……你穿多大号的?玲娜,你帮她借一双。”
“不用了老师,”陈焕之刚差点被钉鞋踩脚上,可不敢再挑战小女生们的耿直程度,哪里敢穿她们的鞋啊,再说她昨天才加完点,刚才起跑姿势说是没学完,多少也比昨天强点,今天还真是有点自信。“我穿这个就行。”
“你懂什么,穿不穿钉鞋差别大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