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多像这样原本被人认为是无用的东西,无论是在本地人眼里,还是在大商们眼里,这些东西没用,不值钱,但夫人不信,她手下搜罗无数能人,费尽心力耗尽家财就是为了这些人寻一条能不那么辛苦的生路,能让他们在离了战场与同袍之后不为一个铜板一个馒头捂着脸哭。
从前的西北军太穷了,穷到自己人都心酸,如今,商路之事一起,这从前让人酸涩的风景就瞬间有了变化。
夫人给了所有人一个好头,也让西北军民从此对南地北地的诸多大商们心怀善意,于是,这原本偏僻的地方,除了西戎就没多少人愿意来的恶土,瞬间成了大商们掘金的新富之地。
西北商路就是这么一年年的开拓下来,路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宽,因着这条路活命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西北军中不成文的规定就是离军后能去商路找个差事活命,做得好的比之从前在军中不知富裕多少。
入西北边军,是为保家卫国,是为活命,入商路,是为支持边军守护家国,也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好。
商路最初那些年,即便繁荣,但仍旧入不敷出,一年年的坚持下来,那些亏空渐渐补上,直至最后成为整个天下都熟知的一条黄金路。
为钱为利,大商们都盘活了西北,同样,也盘活了人心。
也就是那个时候,北地十三行声名鹊起,那位远在望京的神威侯夫人十三行主事人之名也传遍南北各地。
听着那护卫满是自豪与热情的讲述,余喆觉得自己的心也随着那些苦难与惊心动魄跳动起来,他的人生里,第一次感受到这世界是如此之大,即便它大得只存在于那些缥缈的话语中,还是让他感受到了光明与希望,这是从前在书本里与夫子口中不曾感受到的。
他从那护卫的眼中看到了活着的勃勃生机,从他的口中感受到了何为活着的坚持与力量,于是,他曾经浸满苦难的心,有了松动,不再只是随波逐流为活着而活着,而是想要更好的为自己、为妹妹脚踏实地双眼清明的活着。
同样是活着,但却截然不同。
从前他觉得自己是一棵路边的野草,只能任由风雨主宰命运,但那之后,他却觉得自己可以做西北商路两旁的一棵树,将根扎在贫瘠的土地里汲取养分,蓬勃向上的生长着。
他为着这些,对那位夫人充满了敬仰与向往,那是同他软弱母亲截然不同的,坚韧的支撑着一个家的母亲。
如果是这样的母亲的话,那他和小妹妹现在或许不会像这样流离失所举目无依,她一定能给他们顶起一片天。
他这么觉得。
见到那位夫人时,余喆发现她和自己想象中截然不同。
她并非他想象中那样的强势与威严,而是温柔的如同春风与夜雨,让他一看到她,就知道她是一位温柔的母亲。
她坚韧又温柔,真的是梦想中最好的母亲。
他终于知道那位护卫为什么要来侯府见她了,侯府在城郊办了收容穷苦孩子读书学艺的学堂,在那里,他们总能学到本事,未来出去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