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重生之就是不想嫁给你> 第44章 2-3前世番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2-3前世番外(2 / 6)

据说神威侯夫人死前曾将裴家在西北经营二十几年的商路双手奉于帝王,还曾交托一封万言书,商路易主这是所有人都看到的,至于万言书,只存在于传说中。

但传说之中,这封万言书曾言及大商们的日后出路,颇得帝王心意,就如今永德帝对大商们开拓盛世商路之举的支持与默认,显然,很可能有这么一封万言书。

毕竟,于商事上,很多人都清楚,这位永德帝和那位骠骑大将军两人是同一个模子行.事,做买卖从来都赔。

在北地十三行未筹建之前,就有小道传言说那位侯夫人是七皇子的钱袋子,但这流言太过失实,很难让人信服。

但在永德帝登基之后,确实没人再敢拿这些银钱之事糊弄他,帝王身边精于商事的人颇多,且每一个都大有来头,想要糊弄这位帝王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是心有盘算的众臣们的血泪教训。

如今,就是在这样一个官场中,二十三岁的余喆提出了“农商令”,打开了商人子弟入仕途的一个小缺口。

但即便仅是一个小缺口,仍旧让不少人趋之若鹜。

毕竟从前只是有希望,有可能做官,现在是只要合乎考评条件,必然能做官。

无论是前朝还是本朝,历来重农事,余喆所做的就是给这些商人们指了一条明路,做好农事,再谈进阶之路。

只有重农事,这大雍朝境内四地才会不再缺粮,无论是旱灾洪水抑或地动,朝廷才能施力救人,平四方安宁,得百姓信任,为帝王谋天下福祉。

况且,近些年来因大商们四处开拓商路,很是带回了不少异域奇种,可以说,朝廷内外振兴农事的决心与热情从未如此之高。

即便整体气氛与心态而言,官员们不愿商人子弟入仕,但人与人之间千丝百缕的复杂关系,金银钱财的诱.惑等等,这些都注定了商人子弟入仕本就有极大可能。

而替他们彻底打通了这一坦途的,正是如今官拜二品吏部侍郎的余喆。

因此,无论是南地北地的诸多大商们,还是因农商令获益的各地百姓官员与帝王,在对待这个人上,态度都是褒扬赞誉多过贬低申斥的。

尤其是,余喆联合诸多学子与官员实地考察诸多北地南地商镇,写就的调查书早已呈上御案,传遍天下,但凡只要看过这些调查书的人,就得承认,农商令利大于弊,切实可行。

这是大雍国力再度上升一个台阶的重要契机,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因私心而反对的某些人,甚至在后世可能会被钉上佞幸、昏聩无知的耻辱柱。

这实在是一个国家与一个时代进步的一大举措,是决然朝着光明前进的决心与意志的体现,但凡心中真有家国的人,为着这件事,只会日夜思虑周全之法,而不是百般阻挠只为个人私利。

如今,八年过去,余喆重回望京,这也意味着农商令之事尘埃落地,试行推举一事再无转圜可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