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是一座占地颇广的客栈,距离府学的大门不过一射之地,此时正有几个身着长袍的年轻书生走出客栈大门,看他们行走的方向正是去往府学。
显然这个客栈有很大一部分的客源是这些书生。
不知是不是此间客栈就开在府学旁的原因,客栈也取了一个有些奇怪的客栈名,“一字客栈”,它并没有如一般的客栈悬挂匾额,而是把客栈名刻在大门右前方一块造型奇异的大石上。
这块大石被掩映在丛丛翠竹之后,旁边点缀了几株常绿盆景,虽说此时竹叶尽数凋零,但是俨然能看出春夏秋三季时,此处必定是这客栈的一景。
李敏玉见几人都盯着客栈前面的那块大石,笑着给几人解释道,“据说这间客栈原本就是一个饱学之士所开,取名为‘一字’客栈,源于‘一字千金’的典故。”
“就是现在这间客栈依然每隔一月,就会在前来住店或是打尖的学子留下的墨宝中间选出最佳的诗词文章,或是书法丹青,赠与一定数额的银两。”
“据说,就连府学里面的一些大儒有时也会私下来访,还发掘了好几个极好的苗子,收做学生。”
赵怡然和书哥儿都听明白了,这学生跟普通的学生自然不同,应该是如亲传弟子一般。
此时一行人已经行至门前,一名身着一身淡青色短袄的伙计迎上前来,“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
“住店。”李敏玉从怀里掏出一个竹制的小牌子,递给那伙计,“还请劳驾在天字拾号房附近安排一间上房。”
“好的,客官里面请。”那伙计接过竹牌看了一眼,又忙双手把竹牌递还给李敏玉。
旁边又有一名伙计过来,接过赵振兴手上的缰绳,牵着骡马去了偏院。
李敏玉带着赵家三人,随着那伙计进了客栈大堂,大堂里面摆了约莫一二十张桌子,此时还不到饭点,大堂里只零星坐了几座客人,他们一行人自是没有引起旁人的注意。
小伙计带着几人自去柜台前拿了竹牌,赵怡然眼尖,看见竹牌上刻着天字壹拾壹的字样。
伙计领着几人穿过大堂走到后院,赵怡然这才看见一座座二层的小楼错落在后院中,其中不但广植翠竹,更有不少太湖石堆砌的假山错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