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没有证据,连他自己都会信。
把矛头引向母亲,还有额外的好处——谁家没有待嫁的女儿?谁愿意女儿出嫁遭此算计?如果洛阳高门真信了是母亲一手安排,虽然不会有立竿见影的反弹,但是长远来看,人心向背,可想而知。
忠臣孝子——自古忠臣必出自孝子之门,所以无论下如何改朝换代,忠臣孝子四个字,始终为人君所推崇。在“孝”字重压之下,皇帝不可能真把母亲怎么样,但是他从来都不介意挖母亲的墙角。
正因为他从中受益,所以这个话,万万不能出他之口。
皇帝这厢思忖,就听见萧阮道:“十年之前,我父亲北来,蒙先帝不弃,以长公主妻之;八年后,我又奉母来奔,无论先帝、陛下,还是太后、母亲,都待我甚厚,我日夜思之,不能安寝,只恨寄身洛阳,一闲人耳,无以为报。”
式乾殿很大,很静,直到初夏清晨喧嚣的阳光铺满了它。在眼底,萧阮脚下,匍匐一个的影子。恍惚一个折腰的影子,淡得像一抹轻烟。皇帝从未这样清楚地意识到,京中人人交口称赞风华第一的宋王,其实是个走投无路的落魄王孙。他从来都是,只是极少有人能意识到这一点。
陡然生出的惺惺相惜,皇帝自己也怔了片刻。片刻之后,几乎要失笑:萧阮怎么能和他比,他是名正言顺的燕朝之主,虽然眼下手中无权——等等,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眼下手中无权”?
——便纵是名义上富有四海,那也只是名义,汉献帝何尝不曾君临下,他能在魏武王面前作色?
一念及此,皇帝面上稍霁。萧阮入朝以来,以今日给他意外最多。开场就论恩,莫非是打算替他母亲担下这个罪名?不不不,他担不起。皇帝一面想,一面温声抚慰道:“此分内事,阿兄不必如此。”
——萧阮以彭城长公主为母,他自然可以呼他为兄。
萧阮闻此言,面上并无得色,反而沉沉如水,忽长身而起,退几步,行大礼参拜于君前:“陛下恕罪!”
皇帝大惊。若非他登基八年,虽未参政,平日里修为已经到家,这会儿怕是已经坐不住。饶是如此,仍脱口道:“阿兄何罪之有!”
萧阮道:“皇后虽然身份贵重,到底不过一深闺弱女子,能得罪什么人,不惜调动这样庞大的人力、物力,只为毁掉她?”
这正是皇帝心中所想,不假思索,应和道:“阿兄此言极是——阿兄起来话。”
萧阮并不起身,继续道:“所以那人想要毁掉的,定然不是皇后,而是陆家。陆家素来谨慎,在朝中并无宿敌,便有宿敌,又如何敢为一己之私,破坏陛下大婚?所以——”
“所以如何?”皇帝隐约把握到他话里的脉搏,却总还差最后一层窗户纸:在萧阮的假设中,此事必是人为,但是哪个会冒此奇险,为了区区一个陆家,往死里得罪子?
“如果臣没有料错的话,能做出这种事的,就只有臣的叔父了。”萧阮不疾不徐,揭开谜底。
在意料之外,要细想,又是情理之中,南北停战数年,那也只是暂时停战而已,彼此间互派使臣,看起来光明正大,实则无孔不入。燕朝指望着统一下,吴国也从未放弃收复失地的梦想。
站在吴国的角度——如果真是吴主所为的话,不失为一角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