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戚威听杨戬问自己的意思,想也不想,径直回道:“戚家军从不畏战,更不惧死,天大的仙缘送上门,哪有往外推的道理。”
说到此处,看向杨戬犹豫了片刻,随即凝声道:“五千人太少,若杨大人没意见,下官可私下做主,把人数再翻一倍!”
戚威此言却是存了私心,不顾朝廷禁令,想以自己在戚家军中的威望私下调兵,好为更多的戚家将士搏一份仙缘。
却未想杨戬直接否道:“不行。”
随即不等戚威发问,便继续说道:“不是本座不想成全戚将军。”
“一次性调动一万戚家军实在太多,便是隆庆年间北抗蒙古之时,也不过用了八千戚家将士。”
“此事需顾忌朝中各方的反应,绝非你戚将军一言可决。”
一万戚家军进《山海经》内待上十年,最终能活下来多少,谁也无法做出预估。万一到时候死的人太多,这笔账,最终却会算在太子、王守正和他杨戬身上。
只见杨戬顿了片刻后,继续道:“本座也不瞒戚将军,《山海经》握在本座的手里,入经修炼、最终又能活着出来的人,无论他在经书所开的世界内获得了何等机缘,只要本座不愿给,只需一念之间,便可将其所得机缘尽数收回......”
“若是戚将军你私下再将人数翻上一倍,届时朝廷问罪杨某,而杨某又不愿伏法......戚将军,敢问到时候你戚家的将士,该如何自处?”
说实话,杨戬自得了地书《山海经》后,再加上王守正的影响力,便已有了一些和朝廷做抗衡的本钱了,可他却不愿和整个大明朝廷去闹翻,毕竟两家打起来,对谁也没有好处。
所以,无论是王守正还是杨戬,为自家谋利之时,都会游走在朝廷的底线边缘,把利益最大化,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去踏过朝廷的那条底线的。
杨戬不想做魏魁,王守正也不会同意持《封神榜》、《山海经》、《生死簿》天地人三书者将来去瓜分整个大明王朝,学汉末时的三足鼎力之势。
合《封神榜》与《山海经》之力强压地府,稳固整个大明江山,立不世天庭,使万邦来朝,这才是王守正愿意见到的,也是对他杨戬最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