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万贯钱,都足够朝廷重修一次汴京城城外数十里的黄河河道了。修黄河,那可是一件大工程。要知道,黄河河道的河床,现在是越来越高,每年清淤和修筑河道的成本,都在增加。
之前他是答应了赵悦,赵悦去杭州市舶司的第一年,朝廷都不会向杭州市舶司要钱。只要赵悦保证三年后,市舶司一年贡献的税赋不低于三百万贯,三年不低于一千万贯钱,他就任凭赵悦折腾了。
现在好了,派赵悦去杭州,似乎真没有错。很轻松弄到了一百多万贯钱,谁想到,赵悦为了修筑一个码头,都敢花费五十万贯。
想到这里,元佑帝就明白了。赵悦不仅是一个能挣钱的主,还是一个能花钱的主呢。可惜,话已经放出去,此刻他就算想要从杭州市舶司搂钱,暂时都不可能。
德公公对元佑帝的话,也深以为然。听到赵悦为了修筑一个码头,都舍得投五十万贯钱出去,可真让德公公有些敬佩这种气魄。这种手笔,可不是一般人能有啊。就算是朝廷上,用超过五十万贯钱,朝廷的大佬们都要斟酌争吵呢。赵悦倒好,大手一挥,就这样花了。
只是这种事情上,他一般都不可能表态。
元佑帝哀叹了一句,倒也没有在深究赵悦在杭州的“乱来”。反正这一年,任凭赵悦随意折腾,只要明年能开始给朝廷贡献钱粮,他也懒得深究赵悦随意花钱了。
他回过神来,再次问道:“除了这件事,还有一件什么事?”
德公公刚刚说了有三件事,花钱这算是第二件事。
德公公连忙道:“皇上,还有一件事,是赵悦用密折传来的,老奴没有看。”
听到是用密折形式传来,元佑帝神色倒是认真了许多。一般的官员,给皇帝上奏折,都是明折。明折也就是说这种奏章一般先是交给政事堂,由政事堂先过目,了解情况,才会递给皇帝。
这种奏折,一般都是明面上的各种政令或相关事项的请奏和陈诉,如果政事堂可以解决的,一般都不会再递给皇帝。除非必须要皇帝决断的事,才可能汇报给皇帝批奏。
至于密折呢,顾名思义,就是绕过政事堂,直接送抵皇帝面前的奏折了。大周朝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都有权力绕过政事堂,给皇帝上密折。密折,一般都是事关重大,只能先让皇帝知道的重大事项的奏折。
德公公很快将赵悦写来的密折递给了元佑帝,元佑帝打开,本来认真的表情,变得越来越严肃。看到最后,整个人的神色都面沉如水。
德公公在一边看着皇帝的神色,心里暗暗猜测赵悦到底给皇帝上了什么密折,皇上居然会是这样的表情。
好一会,元佑帝放下奏折。他的神色虽依然严肃,可表情露出了一丝兴奋,吐出一口浊气,缓缓自言自语道:“好一个帝国利器!真如赵悦这样说,那大周朝军队,还何愁天下之敌?”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