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这个消息被悄无声息的传了出去。
三天之后,陈逊的心腹陈铮带着陈氏一百余家仆押着一批上好丝绸踏上了西行之路。
阿阳(后世静宁)县是魏国最西的边境县城。
这里是六盘山之西,华家岭以东。静宁为关陇要冲,称咽喉之地。素有“陇口要地”之称。“静宁”一词,取“宁静安谧”之意。
古代边境线远不像后世这么严格。
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边界官司。你有能力就算灭掉对方也没有人说什么,必竟都是用拳头说话。在后世如果没有美国这个世界警察,世界绝对会和平得多。
阿阳县虽然是魏国西线边境县城,但是这里的驻军并不太多。仅有一个屯的镇西边军。
阿阳屯虽然是一个屯的编制,却有足足两百三十余士卒,其中马骑八十七,步军一百四十三,还有几个医护兵。
当然这阿阳屯也不是全部驻守在县城里,而是分布了六盘山大大小小两十余座山头。在这二十多个上,都设有烽火台。
每个烽火台上只有一伍士卒,一名伍长,两个正卒、一个辅兵,一个伙夫,每个烽火台的五个士卒其实只是饷银不一样,他们不分正辅,都是战兵。
早晚各点一注烽火,表示平安无事,如果发现小股敌军来袭,则点两注烽火,若是大队人马进攻,就要点三注烽火,而早晚没有烽火点起,那就意味着烽火燉被贼人袭破了。
自从魏国占据关中,这里就战事了。哪怕马匪,也不敢来这里洗劫。
其实说来也怪,怪就怪魏国太强悍。
凉国害怕啊,他们害怕马匪浩劫了魏国村镇或商队,魏军就会来一个过境剿匪。他们就难过了。
六盘山西北角就是秦朝古长城的遗址,魏国在秦朝古长城的旧土堆上建了一个故城烽火台。故城烽火台的伍长姓姚叫姚虎子。
姚虎子是这个伍唯一一个参加过潼关之战的魏军老兵,其实他不过是冉明在弘农郡招的新兵。
在潼关之战,姚虎子斩首一级,俘虏三人,从一个辅兵提成伍长。
后来自愿来到这里驻守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