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都市小说>[红楼]娇女迎春> 第322章 第 322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2章 第 322 章(2 / 3)

紧接着,就有个愣子算了一本账,说根据典籍记载北宋末年两淮盐利收入在1500万至2405万贯之间,可是本朝去年的两淮盐场税银才八点七万两白银,甚至连十万两都不到,而当年林如海在位的时候,两淮盐场每年都能够上缴一百六十余万两白银。

然后就有人在朝堂上公开表示,是因为自贡盐运输方便,直接走岷江入长江,通过长江水域顺流而下,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因此大家都从自贡取盐,所以,去年两淮盐场的收入不好。

然后那愣子就说了,一百六十万两银子去掉一百二十万,还有四十万。这四十万去了哪里?这还没有算上自贡以前的税银呢。还问对方是故意找茬看太后娘娘不顺眼,还是包庇私盐。

整个朝堂立刻炸了。

因为无论哪一个罪名都不好回答啊。

朝堂变成了宛如开了锅一般的沸水,当然,前后三任扬州巡盐御史都倒了大霉,全部被抄家问罪。

其实高位的朝臣和消息灵通之辈已经隐隐猜到了,继开疆拓土之后,太后娘娘又准备对盐政下手了,原因很可能是改革。

结合之前的外迁百姓,很容易就让人想到,这是一次面向全国的,涉及土地和盐政的全方面的、深入的改革。

能够爬进内阁的大臣们绝对不会是对历史和政治一无所知的家伙,跟司马光这样的经济学家,也不独北宋会出现。封建王朝的内阁大臣们,几乎每一个人对经济和民生都有自己的一套认识。换而言之,虽然这次的事件看起来不过是因为去年两淮盐税没有收上来,可实际上呢,不过是因为立国百年,朝廷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而盐税,不过是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而已。

不过,阁臣们清楚这一点,可是有的人却不知道啊。

因为涉及到了皇太后,事情就变得格外复杂,甚至连后宫都被牵扯了进来。

作为媳妇,冯皇后对贾琰的心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她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却不知道很多人都猜到了她的心思。

无论是贤妃还是德妃,都这样悄悄地跟左右道:“看我们这位娘娘,不过是惦记着太后娘娘手里的那些东西罢了。密卫,皇家海上商队,如今又多了一样,盐。别的不说,无论是哪一样,都够馋人的了。更别说太后娘娘手里有三样!可惜,这三样,密卫是仁宗陛下和先皇一手设立的,太后娘娘不过是接手之人罢了,海上商队是先皇跟太后娘娘一起用太后娘娘的陪嫁筹建的,原就应该属于太后娘娘才对,就是放在民间,也没有做儿媳妇的惦记着婆婆的陪嫁置办的产业的。至于自贡的盐,又是太后娘娘歇下来之后弄的。我们这位娘娘,除了生了一位皇子,别无寸功,竟然敢肖想太后娘娘手里的东西!”

这几个妃子会这么说,她们心里实际上如何不馋贾琰手里的东西呢?只不过,她们只是妃子,而不是皇后,因此只能如此罢了。可是这不妨碍她们趁机做一点小动作,给冯皇后添点堵,顺便给自己弄点好处。

就这样,表面上是弹劾太后干政实际上却是为冯皇后挖坑的行动开始了。

御史台是言官,本来就有闻风奏事的传统,因此,御史台很多底层的御史都是以弹劾他人为荣的,加上他们很多都是初入官场,年轻气盛,自然是更加无所畏惧。

虽然说冯皇后是勋爵贵胄之家出来的,跟清流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冯家子弟在外面吃花酒,然后酒上了头,被诱惑着,说了不该说的话也是有的,然后,被人听了去……

在信息不透明的时代,要污蔑一个人真的是太容易了。只要经手的人够多,就足够混淆视听。而冯皇后对贾琰心存芥蒂,本来就是后宫里面众所周知的事情。

最最重要的是,早在先皇孝宗皇帝还在的时候,皇帝就知道,冯皇后对自己的母亲心怀不满一事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