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都市小说>[红楼]娇女迎春> 第44章 第 44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第 44 章(2 / 10)

简单的说,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区别,就好像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区别。第三阶段认为人物才是最重要的,背景、律法、社会风俗、人文舆论,都是通过人物来展现的,主人公的性格能够改变命运。

而第四阶段则人物,小说里面的人物是他或者她所处的社会傀儡,人物的悲剧性命运有其必然性,人物的出生背景、人生经历注定了这个人物的性格,而性格一旦确定,那么人物的命运就已经注定,无法更改。

相信喜欢文学、喜欢看名著的书友们应该明白了,这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就是网络文学跟严肃文学最根本的区别。

虽然说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都注重红楼梦的社会背景、等级架构、人文舆论,但是第三阶段依旧停留在网络文学或者是通俗文学的基础上,而第四阶段才是开始用严肃文学的眼光去读红楼梦。

所以说,第三阶段只能称之为精读,而第四阶段开始才是研究。

我现在处在的阶段,就是第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坚信,人物是其背后的人生经历、出身、社会环境的傀儡,这也直接反应在了我的小说里面,我现在写的小说、同人,全部都是背景宏大但是人物塑造刻板、僵硬,非常平面化。

我相信,红楼梦精读肯定会有第五个阶段,这个阶段肯定是人物和小说所在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律法舆论的有|机|结|合,甚至是完|美|结|合。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还停留在第四个阶段,只是感知到第五个阶段,而没有进入这个阶段。而且这每一个阶段都是不能跨越的。我也相信,当我进入第五阶段的时候,我的小说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够达到那一步,我并不清楚。因为对文学、对红楼梦的领悟需要时间的打磨,也需要契机。

当然,我不确定是否有第六个、第七个阶段。因为我还没有到那个水平。

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距离非常近,就好像网络上卖的麻花手镯一样,看似是一体的,都是盯着背后的社会风俗、人文环境、舆论律法的,因此十分难以区分,只有真正达到这个阶段的人才会明白这两者的区别是多么的泾渭分明。

第三阶段的人看到的红楼梦的背景,那些社会风俗、人文环境、律法舆论,都是通过人物来展现的,因此,在分析红楼梦之后,就会采用不同时代的律法和舆论作为参照,这个时候,发现的是一座巨大的社会风俗、人文环境和律法舆论的巨大迷宫,迷宫里面,不同时代的律法、不同时代的人文风俗都混杂一起,因为红楼梦本来就是一部架空小说,使得这座迷宫越发扑朔迷离。

而到了第四阶段,这座迷宫已经基本成型,看得清主从也有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脉络。

这就是红楼迷在阅读红楼时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没有这个阶段的累积,不可能进入第四阶段。

虽然我在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已经停留了至少十年,可我依旧不敢说,自己读懂了红楼梦,我只能说,我领悟了林黛玉这个人物的六成悲剧、贾迎春这个人物的八成悲剧,其他的人物,我能够领悟三到五成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然,我不会在某部红楼同人下面说黑不黑的,因为红楼梦就是这样,故事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看来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就以本文来说,事实上,贾赦的确贪财好色又冷酷,不把平民石呆子的性命当人看。如果换了别人在背地里骂贾赦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本文中的女主也好,贾琏也好,贾琏的妻妾也罢,都必须站在贾赦的角度,为贾赦说好话、为贾赦遮掩、为贾赦经营出一个良好的对外形象。

这就是古代的孝道。

在礼记里面,也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父母犯了错,儿女要跪着上谏言好生劝谏,但是,绝对不能在背后说父母的坏话。不然,就是不孝,父母可以上告儿女不孝,被人告发也是要背上不孝的罪名的。

跟原著里那样,贾赦训斥儿子贾琏办事不利,以贾琏的圆滑,他会找不到话劝谏?为什么要直接顶撞贾赦?还有平儿,贾琏都不能在背后说贾赦的坏话了,她一个通房丫头,还是贾琏的通房丫头就有资格说贾赦的坏话吗?以平儿之能,她真的没有办法遮掩过去吗?如果她对薛宝钗说“姑娘快不要问了,这不是我们这种人能说的。”薛宝钗还能追问她不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