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皇帝都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
皇帝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晋对海参崴的控制力,就跟西南那些少数民族土司治下的土地一样,中央对这些地方的控制,都是相当无力的。
皇帝道:“可以参见岭南吗?”
“万岁,您若是要我说,岭南是岭南,但是海参崴必须是海参崴。海参崴跟岭南不同,海参崴既然要成为大晋的船坞和重要港口,就必须牢牢地控制在朝廷的手中。所以,必须使用郡县制,必须直属于中央。”
“设直隶州?”
“对。”
“可是,谁任这第一任知府呢?”
贾琰没有开口,皇帝却转头看着她:“皇后就没有人选吗?”
“万岁,您若是问我治理海参崴的重要性,我自然是言无不尽的。但是您若是要问我臣子的任命,我可不敢随便开口。”
“矫情!说!朕想听。”
“海参崴既然与中原隔着黑水靺鞨,而近来黑水靺鞨又不老实,那就注定了她的第一任知府就不能是个书呆子。治理地方的手段要圆滑,还要通兵法,必要的时候也能够领兵,或者坚守城池,或者跟当地守备配合,歼灭那些胆敢作乱或者起了别的心思的靺鞨人。”
皇帝点了点头,道:“皇后虽然没有说这个人的名字,但是朕已经知道了。不错,若是仅仅因为破了相就被搁置一旁,那就太可惜了。而且,他的资历也好,能力也罢,都当得起这个位置。来人,拟旨。”
外面一直等候着的侍读学士许嗣升就应声进来。
他在外面这半天,早就听见了,因此皇帝一开口,他就提笔,一气呵成。
不得不说,许嗣升在这侍读学士上做了也快二十年了,一直动没有动过。当然,贾琰跟他见面的次数也非常少。二十年过去,他从头发花白变成了头发雪白,可是那支笔依旧稳稳的。
许嗣升拟好草稿之后,皇帝亲自看过,点了头,这才交予许嗣升。拟好的旨意,要发往内阁,经过内阁的诸位宰相的商讨,在诏令天下。
内阁的宰相们不好直接询问皇帝皇后,却不妨碍他们询问许嗣升,得知了皇帝和皇后的打算之后,大家都议论纷纷。政事堂和枢密院很快就陷入了新一轮的争论,或者说争吵。而对此,枢密使闻彦修却是罕见地没有直接表态,而是找了个机会,乘着许嗣升去茶水房换茶水的时候,跟他趁机并行了一段路。
闻彦修道:“鹏举(许嗣升的字),你的年纪也不小了。我知道你有心结。可是你自己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你就忍心让你们许家从此断了香火不成?”
闻彦修跟许嗣升当年是同窗,在书院的时候就感情不错,当初许家出事,闻彦修还曾经帮忙去牢里打点过,许家被发配的时候,他也去送过,因此他们两人的关系,不与其他人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