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他们提出的方针就是招安。
坐在珠帘后面的贾琰是越听越火,忍不住道:“闵侍郎,你想招安谁呢?”
“自然是袭击琼州的倭寇。”
“那你且告诉本宫,这股倭寇,是由谁领导,从哪里来,盘踞在何处,他们有多少船,又有多少人马。你可都清楚?”
“这……臣不知。”
“那你要去哪里招安?嗯?”贾琰一拍扶手,怒道:“这些贼子!把万岁都气病倒了!主辱则臣死。你们不想着替万岁出气,却出了这个主意!你们的心里,可有万岁!”
这样的罪名,这些朝臣们哪里敢认?只能跪下。
枢密使闻彦修只能出列,道:“启禀娘娘,如今枢密院的情报极少,根本就不知道这股贼寇来自何方。”
贾琰道:“不必了。猫有猫道。自然跟倭寇有关,自然是交给倭寇处理更加省事。”
“娘娘?”
闻彦修惊呆了。
“不过,”贾琰道,“我大晋拥有五湖四海,只要朝廷一声令下,各处船坞就能够调遣工匠,迅速建成一艘又一艘的巨舰,在极短的时间之内组成舰队。这些人,既然敢袭击我大晋琼州市舶司和南洋水师,你们难道一点数都没有吗?”
几个大臣面面相觑。
贾琰的话很明白。也许朝廷和官员的注意力都被东瀛-高句丽-大晋这条航线上的利润给吸引住了,剩下的大部分精力也多集中在吕宋的铜矿上,可是这不等于说朝廷就克扣南洋水师应有的份例了。
实际上,因为琼州市舶司给朝廷带来的源源不断的财货,使得朝臣们就是不在乎,皇帝也下令,给南洋水师配备了足够的船只和将士。
也就是说,一般的小股倭寇根本就不敢袭击琼州,会这么做的,自然是……
南安郡王一听,立刻跳了起来:“娘娘!南洋诸国一直没有停止对朝廷的朝贡。他们对朝廷可是忠心耿耿啊!”
说着,南安郡王就跪了下去。